五窮六絕七翻身 5位基金專家港股換馬實錄 | 港股分析 | 投資入門
撰文:馮文慧、江麗琦 | 圖片:新傳媒資料庫
下半年基金換馬 轉攻醫藥石油
今期「封面故事」訪問五位基金經理及相關基金專家,分別是貝萊德中國股票主管朱悅、富達投資東北亞區分銷業務投資策略師陳宇昕、銘基亞洲投資組合經理蕭菊嫻、霸菱香港中國股票投資董事方偉昌及東亞聯豐投資首席投資總監陳裕雄,為讀者詳盡披露最新換馬部署。
中、美繼續就貿易問題僵持;加上美國聯邦儲備局宣布加息,市場眾多不確定因素影響下,4月環球股市延續3月的震盪格局。隨「五窮月」快將殺到。投資者還是綁緊安全帶,對波動的市況做好心理準備方為上策。
四大因素 主宰港股去向
自恒生指數1月升至歷史新高33,484點後,升勢無以為繼,及後的2月至3月,恒指走勢飄忽,每日的平均波幅逾百點不等,令投資者無所適從。
至今,受多個不明朗因素影響,恒指依舊膠著,連日來在30,000點水平好淡爭持。
恒指上週五(4月27日)收報30,280點,升0.9%或272點。一週計,則跌0.5%。要數到近日最影響港股的負面因素,非中、美貿易戰莫屬。
中、美貿易戰成為市場熱話,惟富達陳宇昕直言:「實際上貿易戰還沒有開始,相信雙方最後能達至談判成功的局面,此對環球股市影響不大。」
貝萊德朱悅亦認同:「有關中、美貿易戰的噪音或將會維持三至六個月,相信在美國中期選舉前會有結局,共和黨期望能鞏固選情,而內地亦朝放寬進口方向發展,其影響性沒有市場預期地差。」
貿易戰影響不大
銘基蕭菊嫻表示:「中、美貿易關係緊張,惟雙方只是處於貿易談判階段。而內地很多小型企業只專注本土業務,沒有太多國際貿易,因此其影響不大。」
霸菱方偉昌說:「貿易戰新聞每日圍繞着我們,政府表達意見無非是希望找出解決方法,雙方是想進行談判,並非完全斷絕貿易。兩邊談判需要時間,目前市場擔心過多,最後結論未必全是負面。
「無疑這數個月稍亂,尤其是中、美關係,但下半年有正面因素。」
專家們普遍對貿易戰的影響看法樂觀,但是2018年以來,環球股市波動性大,一個消息足以令股市急升時亦可急跌,究竟後市表現將何去何從。
陳宇昕認為,後市是否有上升動力,主要看三方面, 一是全球經濟增長;二是通脹;三是企業盈利增長。
陳宇昕指出:「目前環球的經濟增長不俗,達3.7%至3.8%。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2.9%,高於預期的2.7%。而新興市場,如內地的經濟增長長期維持6.5%以上。」
其次,目前全球未見有很大的通脹壓力。「國際油價上升,美國失業率仍低企,企業招聘薪金有所增長,料未來通脹壓力會升溫,但不會一下子急升。」
另外,美國聯儲局的部署亦會影響通脹。「聯儲局不會突然調升利率。預期2018年將加息三次,對股市影響有限。」
至於企業盈利增長,陳宇昕則有所憧憬,認為今年環球企業盈利可達雙位數字增長,尤其是亞洲市場或是新興市場。
美國企業盈利亦有不俗增長,回看近日70至80間美國公司公布首季業績,當中有八成公司在第一季公布盈喜,反映盈利表現不俗。
陳宇昕再補充:「部分美股估值過高,現價已反映企業盈利增長的憧憬,未來上升動力有限,令整體美股表現較遜色,將以大型的上落格局為主。」
「相反,亞洲市場或新興市場,即是中、港兩地的市場,或會因為剛才提到的三個因素,估值上有較大的上升空間,當地股市在今年餘下的時間或有機會再創新高。」
朱悅亦同意,企業基本面、 經濟增長速度等因素將左右後市表現。今年內地經濟增長將達6.5%,主要靠消費推動經濟。
而目前內地經濟增長速度符預期,朱悅對內地改革開放前景感到樂觀,預期H股在2018年會錄得雙位數回報。恒生國企指數網羅一系列H股,早前1月底股價高見9,335點(見下圖)。
A股入摩對港股影響正面
環球股市表現波動,惟市場仍不乏利好中、港兩地股市的消息。如本週二(5月1日)起,「滬港通」、「深港通」每日額度將大幅擴容四倍,此舉無疑進一步推動國際機構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
6月1日,A股將正式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目前已初步確定將被納入的A股公司名單,將在5月公布。而市傳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之A股達236隻, 高於早前公布的222隻。
朱悅表示,部分A股將於6月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而未來提高滬、深港通額度、推進「滬倫通」等,都是提升A股可投性的措施,相信A股遲早會被完全納入。
不過,陳宇昕認為A股入MSCI這個主題已討論多時,相信機構投資者早已對部分A股有所配置,不會在近期才開始增加對A股的投資興趣。
方偉昌表示,「內地股市愈來愈開放,香港金融業可直接受惠。香港經濟是倚靠金融、地產等行業,因此,本地旅遊業也會受惠,兩者息息相關。長遠而言,A股入MSCI對香港經濟或股票市場,亦有正面幫助。」
除A股入摩外,港息上升亦左右港股市況。東亞聯豐陳裕雄指出,港、美息差較闊,中線港元受壓,利率正常化步伐持續。
恒指再跌1,764點 港股見熊
移動平均線向來是預測大市去向的主要分析工具,一般來說,指數平均線之上或之下,大約可了解到目前市況強弱與否。而市場一向視250天線為牛熊分界線,現時恒指距離250天線(28,516點)尚有1,764點距離。然而後市去向未明,投資者或可提早預防恒指跌穿250天線的風險。
250天線又稱為「牛熊分界線」,意味可用作區別牛市或熊市。
目前恒指的250天移動平均線正處於28,516點水平,即代表在過去250個交易日內,恒指收市價的平均值為28,516點。
如果恒指的收市水平在28,516點以上的話,代表恒指的走勢較過去250個交易日為強;但如恒指收市時在28,516點以下的話,代表恒指現時走勢較過去250天為弱。
恒指要跌穿250天線,即約28,516點水平,技術上就可稱之為「牛」市轉「熊」市。但上週五恒指收報30,280點來看,但說已是「牛轉熊」屬言之過早。
目前50隻藍籌股,仍有逾一半的股價穩站在250天線上,僅有約30%的成分股在250天線之下(見右表),惟佔恒指比重達20.2%;另外,尚有五隻成分股觸及到250天線。
事實上,利用250天線去分析後市的去向,在過去十年間,命中率高達百分百。
例如2009年5月中旬開始,恒指開始升穿了250天線,其後一年多的時間,恒指表現強勢。
而在2011年6月中,恒指跌穿了250天線,其後的四個月間恒指即急跌了兩成半。
再看2015年6月,初出現數枝「大陰燭」後,恒指再確認失守250天線,其後步入足足一年時間熊市。
250天線是反映後市去向重要的證據,不過,要確定熊市已到,指數不會單單向下跌穿250天線數個交易日,而是會持續向下,並拋離250天線愈來愈遠。
而此分析套用在個股身上,準繩度亦相當之高。
如長期處於弱勢的聯想集團(00992),自去年3月失守250天線後,股價不斷反覆尋底,近日再因被美國指控涉間諜活動一事,股價再跌至七年新低。
相反,2017年大幅跑贏的銀河娛樂(00027),自2016年8月升穿250天線後,走勢一浪高於一浪,至今,弱市期間股價仍不斷創新高。
上文統計失守250天線的藍籌數目,最觸目是股民愛股瑞聲科技(02018)竟然已失守牛熊線。隨美國政府早前下令禁止美國企業在七年內向中興通訊供應零部件,貿易戰變科技戰,波及其他手機硬件股如瑞聲。
惟有危就有機,內地或加快發展半導體行業,以致華虹半導體(01347)、中芯國際(00981),以及上海復旦(01385)集體炒上。
網民wa8888de對內地半導體行業甚為關注,並發帖「美國為甚麼敢打中興?」,更剖析當前內地科技形勢。
「雖然看似內地出了很多大型高科技企業,如海爾和華為之類的,每年也出口很多的電子產品。但作為電子控制系統核心的晶片,內地80%以上都需要進口。」
wa8888de續指「真正所謂100%國產的晶片,其實也就是拿著國外的某些低端晶片,拆開來在顯微鏡下面拍照,然後完全照著抄襲,而且抄都抄不像,性能比原版差,只能和原版拼價格。」
國產芯技術或落後10年
wa8888de補充道:「電子行業的現狀就是,最好的晶片在美國;其次是日本、歐洲;再次是南韓。中國大陸?這地方也生產晶片?甚麼中芯之類的,是幫國外低端晶片作代工。當然在批發市場那些廉價的,用幾個月就壞的小玩具或者遙控器裏面,是有國產的晶片。」
雖然官媒力撐「國產芯」,惟一眾網民心水清,其中網民飛天盒仔指出:「如果是散戶的話,有錢就去買台積電和聯電(股票)啦!中芯要超台積電,我諗至少重有十年。」
網民lhk001更和應道:「買咗中芯呢批股票的,渣都無!」
網民Kotae則笑言:「其實打低中興,就可以大條道理畀華為上位吧!」
網民高達滴滴隊長亦十分樂觀,稱:「都好,等內地醒一醒,全速發展高科技,內地就係勝在人多錢多。」
雖然內地半導體股暫時或借消息炒上,惟中線而言,技術似乎有待改進,投資者不妨從其他板塊埋手,參考基金最新部署,避開受中、美貿易牽連的板塊。
基金經理 部署換馬尋寶
近期港股飄忽不定,時升時跌,散戶或難以捉摸。若散戶首季像去年死揸愛股,恐怕至今已錄得損手下場。因此,投資者需要靈活變通,不妨參考基金換馬部署,以應對港股調整市況。
東亞聯豐陳裕雄表示,「今年股市波動性較去年為高,去年不怎樣上升的股票,今年或會跑出。因為不同行業的板塊輪動會較多,所以選股要靈活,不能只『買入並持有』,這種去年成功的策略,今年或不能發揮功效。」
油價上升有助能源行業的盈利增長,因此,早於兩個月前於投資組合內已加大在石油股的投資。
事實上,油價在去年第三季起步,目前已上望挑戰每桶70美元。
而與油價息息相關的中國海洋石油(00883)升勢於今年首季才相對明顯;中國石油(00857)則在「三桶油」中較為落後。
中石油資本投入最大
惟從資本支出角度出發,中石油在2017年投入金額達至2,162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25.4%,並預測2018年資本支出加大至2,258億元人民幣。
中海油則達497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2%;中國石油化工(00386)資本支出則達993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29.9%(見下圖)。
由此可見,中石油在勘探與生產、煉油與化工等多項領域的資本投入金額均為「三桶油」中最大,增幅亦達至雙位數。
因此,去年中石油資本開支大或拖累業績表現,以致2017年純利較同業為低。
惟隨油價突破阻力位每桶60美元,油價進入牛市升勢,中石油則可望從油價低位擴張,捕捉較大的機遇。
湯森路透顯示,中石油2017年每股盈利為0.12元人民幣,而2018年每股盈利則可望大幅提升至0.3元人民幣,或預視中石油可從後來居上。
霸菱資產管理股票投資董事方偉昌表示,旗下投資組合較喜歡新經濟股,例如高附加值機器、自動化設備等主題。新經濟股受貿易戰拖累而下跌,經營良好的企業可以逢低吸納,有能力加價的公司也會考慮吸納。
「回望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時,市場擔憂其強硬立場而嚇怕投資者,令股市一度重挫。惟現在回想起來,市場最擔憂的時候,反而是買入機會。」
方偉昌指與消費升值有關的板塊不妨留意,如內地人現在喜歡優質產品,投資、消費、醫療、教育及保險主題都與消費升值有關,旗下投資組合也持貨不少。
若從投資者醫療板塊中尋寶,相信離不開以創新藥為主打的醫藥股,不外乎創新藥的毛利甚高,可以獨家經營,甚至可養起一間藥廠。
以三生製藥(01530)為例,為內地領先的生物藥和化學藥研發生產商,治療領域包括腎科、腫瘤、免疫,以及皮膚科,多項藥物已獲納入內地新醫保目錄,而且研發產品多元化,涉及化學藥和生物藥。
惟旗下產品治療腫瘤的益賽普和治療血小板的特比澳仍是集團主要增長動力,兩項產品已佔集團總銷售額53%。當中特比澳表現強勁,銷售額增至9.74億元人民幣,按年增27.4%;益賽普銷售額達10.12億元人民幣,按年增9.5%。
同時,集團業績亦穩步上揚,每股盈利拾級向上,湯森路透預測2018年每股純利可達至0.46元人民幣,純利較2015年上市之時倍增(見下圖)。集團研發藥物可望迎來高增長期。
至於復星醫藥(02196)則較少成為市場目光,外界將其定位於綜合醫療旗艦,涉及多個相關領域,製藥、醫院營運及醫療設備。
復星醫藥具研發概念
事實上,近年集團積極部署生物科技,研發費用大幅增加至10.27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43.62%,以應對同業競爭。
集團加強抗腫瘤藥物的產品布局,旗下共有六個單抗產品獲批進入臨床試驗,利妥昔單抗已經提交上市申請,預期今年內上市,並可望同步獲納入醫保目錄,可見藥物研發已進入收成期。
以估值為大前提下,復星醫藥市盈率28倍,與以創新藥為主打的石藥集團(01093)45倍、藥明生物(02269)260倍,以及三生製藥比較(見下圖),復星醫藥可謂物超所值。
銘基亞洲投資組合經理蕭菊嫻表示,不少人忽略小型企業,但實際上其潛力不容忽視,預計今年小型企業的盈利增長為21%,高於內地大型企業的16%。
小型股增長不容忽視
蕭菊嫻續指,內地中小企波動性較小,看好結構性增長板塊,以消費升級為主題。
「在經濟低迷時期過後,能夠生存下來的都是好企業,預期今年小型股的盈利增長達21%,市盈率預期10.9倍,而這些企業大多是白手興家,不依賴銀行資金,槓桿較低當中尤其看好教育股、旅遊股、醫療股和消費品升級股。」
要數近期表現標青的內需股,並受惠消費升級的機遇,當中安踏體育(02020)可謂當之無愧。
港股首季表現失色,惟安踏股價則逆市上升,年初至今更錄得逾兩成升幅,屢創上市新高,技術走勢大勇。安踏股價起飛,業績表現亦交足功課。
回顧安踏2017年純利,以及營業額均雙雙創歷史新高,遠超過2004年上市,純利至少翻了五倍以上(見下圖)。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安踏收入達166.92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25.1%;純利達30.88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29.4%。
近期安踏公布第一季最新營運表現,自家品牌產品銷售按年上升20%至25%,其他品牌產品銷售則按年上升80%至85%。
事實上,安踏除銷售自家品牌外,還有分銷國際品牌產品,並以多品牌策略經營,包括Fila、Descente、Kolon、Sprandi、NBA,以及King Kow合共七個運動品牌,以打入高端至大眾化市場。隨安踏打入高端市場,帶動集團整體毛利率上升(見下圖)。
同時,安踏亦積極擴張銷售渠道,務求將店舖擴充至逾11,000家,而電商銷售佔集團收入比例則由目前兩成,提升至25%至30%,以抓住緊接其後的俄羅斯世界盃、東京奧運等多項國際賽事所帶來的機遇。
安踏去年下半年收購童裝品牌Kingkow,未來有意拓展Fila的童裝業務,料有助提升安踏搶佔內地童裝的市場分額。
在體育用品市場出現強者愈強的格局下,無論訂單增長,或是毛利表現,安踏均較同業優勝。因此,雖然安踏估值達30.8倍,惟隨盈利增加,股價可望繼續造好。
數據統計 環球基金減持科網
上述基金經理披露最新部署後,下文再從外資券商統計資料,綜合基金減持股份的詳情。
去年的港股升勢主要由「北水」主導,可是,今年以來,「北水」對港股的支持力度明顯減弱,而自4月來,更有多個交易日出現走資。
事實上,自2014年11月「港股通」開通以來,每月「港股通」數據都是錄得資金淨流入,未曾出現過走資。假如4月的「港股通」數據真的反映「北水」有開始流走的跡象,投資者或需提防後市進一步轉弱的風險。
貝萊德朱悅表示,近來港股走勢波動,或令「港股通」在部分日子出現走資,但預期「北水南下」的結構性趨勢仍會持續,她對未來淨流入仍有信心。
行業利淡消息不斷
再看滬、深兩市最寵愛的騰訊控股(00700),前週一至週五(4月16日至20日)五日,「北水」各錄得淨流出11.18億、7.27億、6.33億、10.18億及6.62億元。
五日內,總共錄得約41.58億元淨流出,相比期間淨流入約37.19億元為多。
「北水」不斷沽售騰訊,騰訊股價上週失守400元重要關口(見下圖),最低見377.2元,為三個月新低。
事實上,騰訊年初至今亦未跌穿過395元,如今跌穿390元仍反彈乏力,400元鑽石底已失守。
過去每次試穿400元時,即見逾千名散戶排隊入貨撐場,如今情況不再,反映後市有機會進一步轉弱。
早前騰訊大股東Naspers按每股405元配售總值769億元的舊股,如今已跌破此配股價,405元或將成為反彈阻力;加上「北水」不斷徹出,騰訊短期要再展升浪機會微。
環球方面,亦不斷傳出除出利淡科技股的消息。早前Facebook(美股編號:FB)被指責不保障容戶私穩,拖累股價急瀉,還有亞馬遜(Amazon,美股編號:AMEN)連番被特朗普「狙擊」,Nvidia(美股編號: NVDA)及Tesla(美股編號:TSLA)等又遭大行唱淡,整個板塊被輪流洗倉,市場上的基金或已分段減持科技股。
美銀美林公布4月基金調查顯示,持有科技股(FAANG + BAT),即Faceboook、蘋果公司(Apple,美股編號:AAPL)、亞馬遜、Netflix(美股編號:NFLX)、 Alphabet(美股編號:GOOG及GOOGL)、百度(美股編號:BIDU)、阿里巴巴集團(美股編號:BABA)、騰訊,連續三個月成為基金群買策略的首選。
不過,基金持有科技股比重,則降至2013年2月以來最低。
中、美貿易戰升溫,早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針對內地出口美國貨品推出徵稅清單,意圖阻礙內地發展高科技產業。
除了科技產業外,一些航空及航天科技、通訊技術、機械等行業,都涉及在名單中。
通訊設備遭美封殺
而在上週,美國再度向內地手機業巨頭落閘,最受影響的企業為中興通訊、華為、聯想集團。
美國商務部以違反和解協議為由,宣布禁止美企向內地第二大電訊設備商中興通訊出售關鍵技術及零組件長達七年。美國是中興智能手機最大海外市場,且其通訊設備有逾25%關鍵零組件由美企供應。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發表報告指,中央可能支持某些企業進行間諜活動,以提高內地企業競爭力並促進政府利益。
中、美貿易角力持續,最壞的情況是,未來內地手機廠商可能以後不能再使用含有美國核心技術的零件。
受以上消息影響,截至週五止,中、港兩地上市的中興通訊仍未復牌。
陳宇昕表示,雖然科技股、通訊設備股受負面消息影響,令股價有回吐的壓力。不過,這類板塊短期內受消息影響,令基金組合有所調整,但中、長線而言,基金還是會對相關股份作出一定分額的配置。
除科技股外,為了完善房地產長效機制,防止房價大起大落,嚴禁房地產炒賣投機行為,中央年初至今在不同城市推出調控政策。
長春自今年1月後,上週二(24日)再次公布限售政策。據長春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産管理局發布通知稱,凡在該市三環區域内新購非家庭唯一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住房)的,兩年內不得上市交易,本週三(5月2日)起正式實施。
早前昆明公布三大熱點區域限售三年;大連宣布該市戶籍兩套以上限購;沈陽在三個熱點區域實行限購;青島將限購范圍擴大至青島戶籍居民家庭,將限售期限提高至五年。
還有海南,剛過去的週日(22日)公布,首套住宅住房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比例升至30%;五指山、保停、瓊中、白沙四個中部生態核心區市縣建設的住房,只能向本市縣居民家庭銷售等。
具海南概念的雅居樂集團(03383),上週一(23日)股價即裂口低開,一度跌逾8%,最低見14.8元,為一個月低位。
內房業的限購、限售消息不斷,中、長線去看,行業的調控措施仍維持偏緊,對內房股前景蒙上陰影。
朱悅稱:「2016年底及去年上半年內地樓價急升,令內房企業資產淨值(NAV)上調,帶動股份去年表現強勁。不過由於內地今年陸續推出收緊樓市的政策,企業成本持續增多,預期板塊回報或未如去年。」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