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影響力投資 為持份者提升可持續價值
匯聚國際專家探討過渡性融資、社會影響力投資與除碳創新科技的應用。
在ESG的層面,公眾的重點都在應對天氣變化,主力推動環保,
較少討論社會方面的議題,論壇希望能夠提升這方面的關注度。
「2023年環境、社會及管治綠色金融機遇論壇」共設有四大專題環節,討論近年ESG的熱門議題。
其中一個專題環節是「社會影響力投資與持續性發展」,由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擔任司儀,講者嘉賓包括山寨城市首席執行官林達博士,大家一起討論相關議題。
掌舵人心態改善
何順文教授說:「現時ESG的概念有點混亂,企業除符合監管要求外,其實未能衡量這些工作能夠為社會帶來怎樣的正面影響,其實企業除了產生經濟價值、賺錢以外,還可以發揮其他方面的影響力。」
事實上,現時很多投資者,包括家族辦公室、高淨值人士的投資取向經已改變,不再只看重金錢上的回報,而是著重所產生的社會效益,針對解決社會問題。
林達博士於2013年在內地從事農村開發的項目,在福建山區住了半年時間,籌備一個種植柚子的項目,寫了一份價值4,000萬美元的計劃書,然後四出物色投資者。
林達博士說:「當時還未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但是亞洲第二代和第三代的企業家,看法與上一輩不同,他們擁有使命感,希望能夠協助解決社會問題,對我的建議書感到興趣,但是當他們問我:『這個項目的效益是甚麼?』我當場呆住,他們建議我將計劃書最後一頁提到的效益,即是改善農民的生活,將其變成整個項目的生意模式。」
這個項目令林達博士研究社會影響力的計算方法,並且開始為其他項目衡量效益,推動他成立山寨城市,定位為投資顧問公司,投資項目主要是具有社會影響力。
林達博士說:「純粹慈善與財務投資之間,其實有一個光譜,包括社會影響力投資、公益創投(Venture Philanthropy)、ESG投資等,令創造的社會價值可以『變現』,更加有效物色合作夥伴,甚至成為企業一部份。」
據港交所的條例,大部分關於ESG的內容,都是負面式篩選,讓人知道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至於社會影響力投資,則是從正面出發,讓人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但是現階段很少企業清楚了解做哪些投資才具有影響力。
公私資金混合
由於社會影響力投資仍然在起步階段,所以山寨城市擁有較多的參與空間,為相關項目建構生意模式、進行影響力的盡職審查,甚至加入董事會協助管理及決策,最重要是收集數據,製作報表,以符合投資方的要求。
林達博士說:「如果像一般財務報表一樣,每年報告一次,投資者完全沒有代入感,他們大多想要即時的感覺,例如參與投資的第一刻會帶來怎樣的改變,或者預期一段時間之後的效果,這經常牽涉到經驗,就像讓投資方去農村與受惠人士傾談。」
社會影響力投包含不同的做法,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製作組合,任何金錢的付出其實都是投資思維,只是對回報定義有所取捨。
社會影響力投資項目的資金可以來自慈善捐贈、創投基金、其他基金、銀行或政府,這些資金形成不同組合,令相關項目變得具有持續性。
例如提升少數族裔的中文水平,可能最初由基金牽頭,並承擔較大的風險,其後效益開始出現,政府推出相關政策配合,推動更多資金參與其中。
林達博士說:「逾20年前,公共與私人的資金完全分開,現時雙方望達致協同效應,利用對方的資金增加創意或減低風險,有些私人資金希望成為『風口上的豬』,即使項目本身不賺錢也可以,當日後政策風向一轉,隨時能夠『食正』大浪。」
現時上市企業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掌舵人,他們具有新諗頭,但是對於社會影響力投資,大多當作是另類投資,與虛擬資產、葡萄酒等的投資歸為同一界別。
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推介不同項目的林達博士經常是無所適從,因為企業有時會叫他找家族辦公室捐一筆錢,或者去向市務部申請一個預算,難以找到合適的對口人,亦未能將這些項目與本業結合及創造協同效應。
照顧所有持份者
何順文教授說:「現時企業蒐集數據,主要用作符合法規,至於何時才能夠反映市值,仍需要時間。」
他認為,負責任的管理模式應該搞清楚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為不同持份者不斷提升可持續價值,故不能夠過分偏重某些持份者,而犧牲某些持份者,而是照顧所有持份者,這樣才可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並且獲得良好的經濟回報。
市場對於ESG概念模糊,很多人與CSR混淆,後者指企業每年撥出一筆款項,推行義工或慈善服務,未必與本業有關連,不同的持份者可以做多或做少,或者一方面做好事;另一方面卻在做壞事。
有人將ESG理解為可持續發展,大多將其與環保、綠色等畫上等號,較少關注社區及人們。
至於創造共享價值方面,企業容易傾向找尋高回報的項目,無人關注的社會問題,難以吸引企業的眼光。
結果無人問津的社會問題,便由社企牽頭解決,但是社企的支持者當然期望有更佳的回報。
何順文教授說:「各方可以構思創意方法去處理,不過要堅持照顧所有持份者,並且妥善處理衝突。」
現時上市條例規定涉及持份者的披露,主要分為八個層面,包括員工福利、供應鏈管理、反貪、社區投資等,但是並非分門別類地列出對不同持份者的影響。
「ESG中的S,應該由Social改為Stakeholder,故恒生大學成立專責小組,希望能夠提升這方面的關注度,鼓勵企業因應不同持份者的影響進行披露,並且希望能夠影響監管機構,以及作為國際機構的參考。」何順文教授說。
打通數據令資金流通
山寨城市於2014至2016年,主要在內地從事社會影響力投資的項目,後來該區的項目數目減少,公司轉移至東南亞市場,後來因為疫情爆發,將重心轉移至香港。
期間,林達博士接觸到中東伊斯蘭背景的金融機構,相關宗教的教義當中共有20多條條文指導投資方向,包括借錢不能收息、不能錢搵錢等,看似與現今世界脫節,但是與社會影響力投資有異曲同工之妙,透過這個詞彙,可以將條文翻譯成共通語言。
現時山寨城市除了為伊斯蘭背景的金融機構服務外,同時為家族辦公室、外國的基金充當盲公竹,繼續物色合適的項目。
林達博士說:「以解決貧窮問題為例,先要打通數據,讓投資方與受惠者之間的資訊流通,然後才能讓資金流通,最終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