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綠 綠色認證

為防漂綠 建立統一的綠色認證體系已是當務之急|華坊

ESG

廣告

在ESG報告幾近泛濫的世代,難以讓人聯想到公司借「漂綠」來達到某種目的。但一些歐洲的監管機構就認為,企業可能會誇大其綠色資質,以試圖在英國每年價值 1,300 億英鎊的快速消費品行業中吸引具有氣候意識的消費者。

據Global Review 一項調查顯示,全球有40%有關產品的環境價值標示可能具誤導消費者成份,包括「Sustainability (可持續發展)」、「自然產品」和「環境友善」等這類字眼都不清晰。在2021 年 6 月,美國環境非牟利組織「地球島嶼研究所」(Earth Island Institute)就以「不實廣告」為由向可口可樂提告。他們認為,作為全球第一大塑膠垃圾來源,可口可樂卻在自己的官網及社群媒體上表示:「我們的地球很重要」,實屬不實宣傳。

燕麥奶巨頭 Oatly 也在 7 月時遇到相似狀況:沽空機構Spruce Point Capital Management指出,Oatly 宣稱自家產品比牛奶與其他植物奶更環保時,卻沒有如揭露用水量等公開數據支持,懷疑Oatly刻意隱瞞,因而向提出控訴。隨著不少全球可持續消費意識興起,食品公司跟進推動永續外,也因模糊定義出現糾紛。

企業通過漂綠而擦亮自身的ESG評級漸成常態,為解決漂綠問題,歐洲的監管機構亦正調查公司產品和資產的綠色證書。根據MorningStar的數據顯示,資產管理公司在上年第四季度下調了總計 1,750 億歐元歐盟最高可持續發展分類資產的基金評級,而這下調趨勢將進一步持續。歐盟的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正在逐步推出,旨在解決管理人員對其可持續發展工作的誤導性聲明。

但在監管機構打擊漂綠的同時,業界也提出疑問:究竟什麼類型的投資才算是「可持續」?當ESG報告的披露要求越趨繁瑣,監管機構如何制定清晰的定義與精準而有效的披露要求越來越重要,而具公信力的綠色認證更是市場渴望的,當務之急,是整合市場上五花八門的綠色認証資格,建立統一的綠色認證體系。

撰文:華坊諮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