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超市老手Albertsons 疫境上市遇挫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Getty Images
Albertsons歷史可追溯至1939年,由Joe Albertson所創立。多年來透過持續併購中小型超市企業,令規模愈做愈大,目前是美國第二大超市連鎖集團。
集團旗下品牌組合達20個,除了Albertsons外,還包括Safeway、United Supermarkets、Vons、Jewel-Osco、Shaw’s、Tom Thumb、Acme、Randalls、Pavilions、Star Market、Haggen及Carrs等。 集團在美國34個州份營運逾2,200間超市,當中逾1,700間提供藥房櫃台服務,員工總人數約27萬人。 集團營運23個分銷中心,以及20個食品和飲品廠房;旗下自家品牌每年推出近1,000款新產品,其中O Organics產品線的年銷售額逾10億美元,是獲美國農業部認證的最大有機產品品牌之一。
疫情刺激銷情
Albertsons早有上市部署,公司原本計劃於2015年上市,但鑒於當時與Safeway合併後有不少整合工作要進行;加上市況不就,故擱置計劃。 2018年,集團希望藉與Rite Aid合併完成上市之路,惟交易最終被Rite Aid股東反對而告吹。 新任行政總裁Vivek Sankaran於去年4月加盟,坦言疫情令集團發展策略加快推進,尤其電子商貿範疇;消費模式出現根本性改變,集團今年4月來自網上業務的銷售額按年大升374%。
另外,新型肺炎疫情亦刺激消費者增加儲糧及搶購日用品,令實體店銷售錄得可觀增長,故管理層趁勢重啓上市計劃。
低價回購力撐股價
今年6月,Albertsons首次公開招股,原本計劃每股作價介乎18至20美元,發售6,580萬股,惟上市只是讓主要股東 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套現,集團實際並無籌得任何資金,故市場反應冷淡,最終以低於招股範圍16美元定價,發售規模亦縮減至5,000萬股。 Albertsons首日掛牌更加出閘失利,以15.5美元低開,最終以15.45美元完場,比定價低出3.4%。
上市後股價繼續反覆尋底,最低見過12.91美元。 上市後股價節節敗退,為向捧場客交代,集團於9月中與資產管理公司Gabriel Assets達成協議,以每股作價12美元,向其回購680萬股股份,相當於已發行股本1.2%。 上述回購作價不單低於招股定價,較市價亦低出一成有多。對於坐擁20億美元現金的Albertsons來說,能以超值價回購並提升股東價值,可謂一石二鳥。
回購後股價開始稍有起色,由低位回升至接近14美元水平。 集團截至6月20日止第一季度收入227.51億美元,按年上升21.4%,主要受惠期內網上銷售大升及同店銷售大幅增長26.5%,抵銷部分分店關閉及汽油服務銷售減少的影響。
首季度業績報捷
另外,集團期內毛利67.71億美元,上升29.2%;毛利率提升1.8個百分點,至29.8%。
受惠成本控制得宜及毛利上升,第一季度純利大增近11倍,至5.86億美元,相當於每股攤薄盈利1美元。 集團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16.91億美元,增92.8%;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率提升2.7個百分點,至7.4%;經調整純利上升3.5倍,至8.01億美元,相當於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1.35美元。 雖然Albertsons上市後股價不濟,但經歷連月以來調整,不少大行認為已經屬超值價,是時候掃平貨。
Oppenheimer首次涵蓋該股便給予「跑贏大市」評級,目標價18美元。
該行指,疫情持續令大部分家庭須留家用膳,刺激超市食品需求,從其近幾季度同店銷售增長可見一斑,相信對盈利增長帶來支持。 Guggenheim則指,今次疫情為家居食品市場帶來75年來最深遠影響,而Albertsons上市前在新任行政總裁領導下,成功推行10億美元的減省成本計劃,前景較同業看高一線,故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20美元。
不過,美資證券研究機構MKM Partners Albertsons前景有保留,認為其分店相對同業已呈老化跡象,物業組合亦出現投資不足的情況,有必要增加資本開支提升競爭力,故只給予「中性」評級,目標價17美元。 至於給予目標價15美元的摩根士丹利則指,Albertsons市佔率相對穩定,但估值不算十分吸引,只給予「持有」評級。
延伸閱讀:買齊5隻美股REITS每月派息 每年穩袋7厘息 模仿美國養老基金收息策略
延伸閱讀:評級機構晨星:騰訊估值到頂、中移動、中聯通開始週期性反彈 10隻第四季必備股票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