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應該要畀幾多?家用有冇「公價」?2種家用計算方法 香港人畀家用中位數為⋯⋯
家用文化源自「孝」外國子女交租金非家用
給家用的概念主要流行於亞洲地方,在國外很少人會給家用。外國人主張非儀式地照顧家人,而非每月有特定交家用。外國子女會給父母錢是因為他們長大後,仍然與父母同居,他們認為交的是租金,不是家用。然而,華人社會的子女會偏向交家用,是一種象徵式的禮儀,也是一種義務。
家用的文化主要源自孝道的傳統,即是要對父母好,尊重父母及長輩的意願,不能讓他們蒙羞,子女需要孝順父母。
網民創「家用表」計算法 父母關心問「夠唔夠錢洗」可加家用
對於大家應該給多少家用來說,有網民在數年前曾自製一個「家用表」,列出六條問題,每多一條問題的答案為「是」,則可加1,000元家用給父母,六題全部都答中,父母便可獲最高6,000元家用。
「家用表」計算法
- 由細到大都給予足夠零用錢,放學有得買下M記(麥當勞)。(+1,000元)
- 除了會在你身上花必要開支,父母還願意付出額外費用,如報興趣班、課外活動、參加exchange交流團等。(+1,000元)
- 每逢過年,「新衫新鞋走唔甩」,平日亦會送禮物給你。(+1,000元)
- 小時候的利是錢到長大後能取回,父母冇落格。(+1,000元)
- 讀大學幫你出學費,即使有返part time(兼職),父母仍會關心問「夠唔夠錢洗」,唔洗你掛住返工無哂u life(大學生活)。(+1,000元)
- 如果由細到大,父母都通情達理,唔會吓吓同你講錢,彼此關係良好。(+1,000元)
家用應該要畀幾多?
對於大家應該要給多少家用,在網絡上仍然眾說紛紛。之前有網民於討論區問,每月收入為16,000元的人,應給多少家用。帖文引起網民熱議,綜合網民意見,不少人支持給3,000元至5,000元家用,認為要根據家庭的經濟背景及能力去計算。
網民認為假如父母仍在工作或家人住的地方已完成供款可以給較少家用,但若大家同住的地方仍然要交租金或要供款則需要給更多的家用。
調查指6,000元家用為中位數
根據永明金融2019年的調查指,退休父母每月所需支出與每月退休收入大約有 3,000 元的差距,子女給予的家用是已退休的父母的主要收入來源,佔總額的 49%。調查中,約有 98%的受訪退休父母都有收過家用,約 73%表示每月都會收到。
調查指,香港子女給予家用的中位數約為6,000元,約有67%受訪退休父母及73%的受訪在職子女認為給家用是天經地義,不少人仍認為照顧父母是子女的責任。
家用要畀兩至三成?可以點樣計?
除此之外,大多人都偏向以數字去計算家用的份量。有人會計算家中的總開支,再根據勞動人口數目而平均除開,做法較公平。
同時,亦有人會按自身收入,再撥出一定比例的金額作為家用。大多人都定家用比例應為收入的一半或以下,網民表示一般人都會把自己每個月收入的20%至30%作為家用給父母。
給家用的概念是源自?
家用的文化主要源自孝道的傳統,即是要對父母好,尊重…詳情請看。
外國人有給家用的習慣嗎?
外國人主張非儀式地照顧家人,而非每月有特定交家用。外國子女會給父母錢是因為…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