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特朗普連任 科技巨頭仍有被制裁風險 FANNG股價隨時一蹶不振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市場根據兩位候選人的從政取態,推斷出兩人分別當選後能受惠的股票,依照目前的主流觀點,拜登上場將利好傳統股;而特朗普上場將會繼續利好整體股市,尤其是科技股。因此,部分相關股價的表現,會跟著兩人的民調上落而波動,反映市場正有人根據兩人的贏面下注。
贏面高不等於真正勝出
「雖然民調顯示拜登的贏面稍微領先,但是即便是60/40的贏面,40%仍然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市場還是很難下注,似乎很多人混淆了『贏面』和真正勝出的區別。」洪灝說。
其實民調只能代表全國普選票數(Popular Votes),而選舉事實上並非透過「人民直選」,而是採用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換言之,「如果兩人的popular votes 最後變得接近,就沒有意思。」
再者,洪灝認為美國媒體的民調有偏頗之嫌,民調的調查對象一般自身媒體的讀者:
「一般的老報紙都有政治立場,看這些媒體的人自然是同一個立場,調查出來的結果自自然然向一邊傾斜,因此目前的拜登的民調比特朗普高出10多個點子,其實未必可信。」
除了民調外,選舉賭盤的勝率也是值得參考的重要指標。
賭盤勝率能夠解決傳統民調的某些缺陷,例如可以連續性地反映即時資訊、參與者決策時也會參考最新民調結果,而且賭盤提供金錢誘因來獎勵參與者去做更準確的預測。
從賭盤看,目前拜登也是領先,而且在特朗普生病,甚至出院後,兩人的賭盤勝率差距更加是拉開(見圖表六)。
「這個指標可信度會高一點,畢竟是涉及真金白銀,但也不排除有賠率被操縱的可能。」
不過事實上,在2016年,特朗普亦曾輸在全國普選,卻贏在選舉人團票數,可見全國民調的領先並無法保證勝選。
所以,在選舉人團制度下,與其關注「全國民調」,不如聚焦在關鍵的「搖擺州」(Swing State),它們扮演類似於中間選民的角色,對於選情的結果更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有了2016年的經驗,現在兩位都有可能勝出。」但重點是,即使市場可預先知道選舉結果,在任何一面也難以下注。
「特朗普病情好轉,美股就即時反彈,可見不少人都認為特朗普當選會有利股市。他的低稅政策有利企業,而且政綱充滿刺激經濟的味道,市場希望他上場是無可厚非的。」
相反,拜登的資產增值稅不利股市,拜登對科技股的抨擊,令市場憂慮在拜登時代下,科技公司會失去優勢。
倘特朗普當選 科技股風險仍難以消除
洪灝不認同市場這種「二元對立」的觀點,他認為特朗普倘上場,也有控制科技巨企的誘因,「畢竟這些公司的power愈來愈大,甚至大過政府,除了是資訊安全的問題外,他們的做法往往剝削小公司的利益,舉個例子,科技公司向終端客戶提供的優惠,很多時都是由小公司提供,但科技平台就可以輕易得到忠實用戶。」
因此,反壟斷可能是每位當權者會做的事,而且美國科技股被制裁也不是沒有先例。
「美國訴微軟案」是發生在2001年的一個反壟斷訴訟案,當時聯邦政府聯合了19個州以及首都哥倫比亞特區共同起訴微軟公司(美股代號:MSFT)違反《謝爾曼反壟斷法》,政府一方指控微軟的Windows中強制捆綁銷售瀏覽器軟體Internet Explorer,這一捆綁銷售行為被認為正是微軟當時贏得瀏覽器大戰的根本原因。
雖然該案由聯邦司法部達成和解,但在官司後,微軟一直都沒有回復正常狀態,股價在其後的五至十年亦一蹶不振(見圖表七),直至後來軟件引入雲計算技術、人工智能及訂閱模式,公司才能走出陰霾,時間用上了17年時間。
而事實上,目前美國眾議院亦有就反壟斷進行調查,調查報告於本週三(10月7日)出爐,分別指控四家公司存在壟斷行為,包括Amazon(美股代號:AMZN) 與大多數第三方賣家和許多供應商存在壟斷行為、Apple在iOS裝置上面的App發售有壟斷行為、Google在搜尋器市場上存在壟斷行為,而Facebook則在網上廣告和社群網路存在壟斷行為。
報告亦批評這些公司收買競爭對手,優先選擇自己的服務,並對使用其平台的小企業擁有過大的權力。雖然目前眾議院由民主黨佔多數議席,但無論誰人當選總統,似乎也難以對科技公司的威脅選擇視而不見。
「大家都會說如果拜登當總統,就要買傳統版塊,如基建、工業等;特朗普當選就跟以往分別不大,要投資科技股等,但現階段雙方確實的執政方向未明,我們只能以從前的執政推斷。畢竟上場後的取態可能是兩碼子事,再者拜登亦年事已高,在任期會出現甚麼也難以預料。」
因此,洪灝除了認為賽果難以預測,在得到結果後也不見得容易找對受惠板塊,他認為投資者不應跟選舉結果買,始終兩人在上場後的取態也未必涇渭分明。
相關文章:【美國大選投資策略】邊個當選FAANMG將會大升?特朗普、拜登政綱及當選後投資方向詳盡分析!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