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MPF管理技巧 不應「分散再分散」?|蔡嘉民

MPF管理技巧|大跌唔一定要調整組合?不應「分散再分散」 毋須選擇過多基金|蔡嘉民

理財

廣告

最近不約而同地有朋友問及強制性公積金計劃(MPF)戶口怎樣分配好,令筆者打算今期探討一下MPF管理技巧。按可以承受的風險去選擇不同基金這點相信讀者都明白,但實戰上,還是有幾個鮮為人知的管理竅門。

編輯:經一編輯部 | 圖片:Unsplash

五個處理MPF戶口的小技巧

(一)大跌前已認為環境會變差才調整組合

年初市場波動,3月各類資產大跌,包括股市、債市及商品市場,就連貨幣市場都難逃跌勢,因為市場參與者急需流動性,所以搶著拋售,實行真正的「要錢唔要貨」。 當然,相對來說,股市波動一定比債券高,不少朋友都問,是否要由高風險組合轉到低風險基金去?

其實,當時已是3月中,環球股票平均都已下跌兩至三成,那時才轉到低風險,其實值博率反而會降低。 所以,除非投資者於大跌前已認為環境會變差,調整組合的行動才值博。

五大MPF管理技巧 不應「分散再分散」?|蔡嘉民
除非投資者於大跌前已認為環境會變差,調整組合的行動才值博。(圖片:Unsplash)

(二)預測市場方向沒太大作用 妙用平均成本法

讀者看到這可能會想,怎樣才能預知市場升跌?其實,MPF等資產管理模式,大多都是以月供的方式執行,即平均成本法(DCA)策略。

因此,預測市場方向等選擇行為,其實並沒太大作用,因為平均成本法已會攤開買入價,以減少買入價過高的問題。 所以,不建議投資者太花精力於MPF戶口中預測資產價格走勢,MPF這種累積資產的制度,並不適合短炒。

五大MPF管理技巧 不應「分散再分散」?|蔡嘉民
不建議投資者太花精力於MPF戶口中預測資產價格走勢,MPF這種累積資產的制度,並不適合短炒。(圖片:Unsplash)

(三)細看管理費

即使投資者已了解自己的風險胃納程度,但同一風險類別的基金選擇仍有很多,該怎麼挑選? 由於大多基金是以追蹤基準(benchmark)為目標,所以走勢類近,追蹤誤差不會太大。 相反,管理費則變成一個影響較大的影響因素。

即使是同類型基金,不同的基金都有不同的管理費用,多則1.5%;少則0.5%。 更有研究論文指出,管理費與基金表現不成正比。所以,投資者宜細看管理費,貨比三家,才能有精明決策。

(四)計算回報風險比

風險高、回報高的原理讀者應都明白,但實質上,「性價比」不盡相同,有些基金風險相近,但回報有差。

投資者可以把年回報除以風險,計算一下回報風險比。 在數字上會發現,高風險資產的「性價比」普遍較高,即股票類基金較值博。 舉例,股票基金風險10%,而債券基金風險8%,看似債券類較安全,但前者回報可以比後者高一倍,「性價比」角度來看,股票基金更值得持有。

五大MPF管理技巧 不應「分散再分散」?|蔡嘉民
投資者可以把年回報除以風險,計算一下回報風險比。 在數字上會發現,高風險資產的「性價比」普遍較高,即股票類基金較值博。(圖片:Unsplash)

再者,MPF與個人炒賣不同,前者少有Call孖展或爆倉的情況出現,投資者可以考慮增加風險胃納,以博取較高回報。

(五)毋須「分散再分散」

有些MPF戶口持有人會分散風險,因為股神常言道「不要把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中」,但其實MPF的持倉已極度分散,例如不少基金經理會持有一大堆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以追蹤基準,投資者毋須「分散再分散」。

筆者見過有投資者同時持有五至十隻基金,包括保本基金、平穩基金、進取基金;然後再持有股票基金、價券基金及貨幣基金。 事實上,前三類基金已替客戶持有後者等組合,太分散怕只會影響回報。

延伸閱讀:建構量化策略的5大方法|蔡嘉民

延伸閱讀:3個市場過熱訊號 價外認沽期權單騎救主|蔡嘉民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