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民調領先未必利好股市 科技股即將暴瀉?三個板塊要跟進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GettyImages
其實在2019年底之時,市場普遍認為特朗普連任機會極高,但2020年的新冠疫情、商業活動停擺、失業率大增,以及之後的「佛洛依德事件」,令特朗普的支持率大降(見圖表三)。
要留意的是,全國民調可作為兩位候選人支持度參考,不過選舉事實上並非透過「人民直選」,而是採用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因此全國民調的領先並無法保證勝選。
參考2016年的美國大選,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在全國普選得票有6,585萬,特朗普僅拿到約6,298萬票,相差近280萬張。但正是因為「選舉人團」制度,特朗普最終取得304張選舉人團票,超越希拉里的227票並成為總統。
除民調外,選舉賭盤的勝率也是值得參考的重要指標(見圖表四)。賭盤勝率能夠解決傳統民調的某些缺陷,例如可連續性地反映即時資訊、參與者決策時會參考最新民調結果,而且賭盤提供金錢誘因來獎勵參與者去做更準確的預測。
從圖表四可見,截至週一(28日),拜登當選勝率達到54.6%,比特朗普高出10個百分點。
從賭盤、民調上看,拜登的贏面的確是比較大,若拜登最後當選,對股市又有甚麼影響呢?
提高最低工資及企業稅
說拜登的政綱傾左,相信沒有人反對。當中他承諾會支持將聯邦政府最低工資上調到每小時15美元,這個政策受到年輕人歡迎,而且亦算是民主黨其中一張王牌。
目前,聯邦最低工資是7.25美元,一些州份訂下自己的最低工資略高於7.25美元,因此各州的平均最低工資約為9.13元。換言之,如果最低工資劃一調整至15美元,上升的幅度達到64.3%,可見低收入人士極受惠此政策。
但是,假如這個政策真的落實,最直接影響的是處於勞動密集行業的公司,相關上市公司的成本亦會提高,若果不能向顧客轉嫁成本,公司的純利就大受影響。
而且,拜登亦主張提高企業稅,企業所得稅從21%提高到28%,淨收入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則須付最低15%的稅率。另外,跨國公司的境外無形資產所得(GILTI)有效稅率由目前10.5%提高至21%。
特朗普在任期間,一直致力降低企業所得稅,從35%降到了21%,這亦是近年美股一路走高的原因,如果特朗普成功連任, 2020年和2021年年報能獲得較好的淨利增長。
相反,拜登上場的話,2020年財年的盈利前景就變得模糊,畢竟美股市場一直向投資者賦予企業利潤增速超預期的夢幻,形成美股上漲的最佳動力。
拜登亦曾批評Amazon,在2017、2018年因美國的抵稅優惠而不用繳稅後,於2019年亦只支付了1.62億美元的聯邦所得稅,而Amazon於2019年的收入卻達到2,805億美元。但是低稅正利好高增長科技股,眾所周知,此段時間正是Amazon,以及其他科技股股價井噴之時。
再者,拜登曾經批評科技公司擁有的市場力量,有分析認為拜登上台後,或會對大型科技公司展開反壟斷調查。拜登的民調目前領先特朗普,美股日後的表現亦難以預料,在市場的憂慮下,科技股近日亦出現回吐。
新能源、醫療成未來國策
拜登主張美國必須在2050年前成為淨零碳排放量的經濟體,並且大力發展乾淨能源、減少航空航運業的碳排放量、重返《巴黎氣候協定》。
拜登支持開發新的核技術,終止聯邦土地上的油氣礦產資源租賃,以及倒海上油井鑽探,又提出要減少碳排放及推動徵收碳排放稅等措施。
同時拜登將恢復電動汽車的全面免稅,Tesla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或會受惠。
拜登的政見亦專注於擴大醫療法案。特朗普主張廢除《平價醫療法案》(ACA),即「奧巴馬醫改」;而拜登堅決支持「奧巴馬醫改」。
據悉,拜登提出的醫保計劃將在10年內花費7,500億美元。他表示,將通過加大對高收入人群的徵稅力度來籌集這筆資金。
特朗普試圖減少聯邦醫療保險的覆蓋人數,對獲取醫療補助的資格施加額外要求,並設定了聯邦政府對醫療補助(Medicaid)支出增長的上限;而拜登承諾將擴大聯邦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包括將受保人年齡下限從65歲降低到60歲。
基於拜登承諾會發展上述兩個範疇,若拜登成功當選,預計部分美股會直接受惠(見圖表五)。
通過基建創造500萬個崗位
美國經濟深受疫情影響,而重建經濟就必須從基建入手。拜登已公布一個為期十年、總額13,000億美元的基建計劃,期望協助美國把溫室氣體排放降至接近零,並為中產階層創造就業。
拜登在演講中強調,將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建造現代道路、橋樑、高速公路、寬帶、港口和機場,以促進經濟增長,並以此創造500萬個新的製造業和技術工作崗位。
因此,相關基建股份在拜登上場或能受惠(見圖表六)。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