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指數 科技股 泡沫 王華 成立

主流分析合理化科技泡沫 料「科技指數」推高股價 王華:指數當然不為造福大眾

投資

廣告

強勢的科技股,逐漸有取代傳統藍籌股的資格,起碼恒生指數公司有這個想法,恒生科技指數正式面世。強勢還強勢,高估值的科技股畢竟已站在「斷崖」的邊緣,指數的推出,可能只會吸引更多弱勢投資者,令市場脆弱。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有「港版納指」之稱的恒生科技指數追蹤30間於香港上市的科技企業,比重最大的四間分別為阿里巴巴(09988)、騰訊控股(00700)、美團點評(03690)及小米集團(01810)。科技指數覆蓋約35%的恒指市值,36%的成交,與恒指的相關係數達0.77。

根據回測計算顯示,「港版納指」於2019年全年及2020年的走勢大幅拋離恒指(見圖表一)。截至7月17日,「港版納指」今年的回報比起恒指高近48個百分點(見圖表二)。

「指數的成立代表會有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一眾科技股會因此而被動買入,高估的科技網有承接,股價進一步推高。這是樂觀的看法。」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道。

但如果悲觀來看,在科技股強勢時代,指數會吸引不懂科技股的人,畢竟他們都會想分一杯羹,但選股能力所限也只能買ETF。「以前還會粗略看看個別科技股市盈率,會因為覺得高估而有風險意識。如今買入ETF大家不會逐隻跟蹤,變相順帶買入過貴的科技股。」

王華形容指數會令科技股淪為「塘水滾塘魚」的地方,選擇在這個時間推出,可能是科技公司開始有集資的需要,

「指數當然不是為了造福大眾而產生。」

科技指數 科技股 泡沫 王華 成立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科技指數 科技股 泡沫 王華 成立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頻轉估值方法 市場合理化科技泡沫

指數的推出,令王華認為有偏坦科技公司利益之嫌,歸根究柢,也是因為深感科技股已出現極大的泡沫。如果以傳統估值看,科技股已比舊經濟股高得多,「港版納指」的市盈率約45倍,對比恒指12倍就已經高出接近3倍。

泡沫的造成,可能源於市場多年來因應科技股不斷上升,不斷改變其估值方法。當然,這個現象也不單在香港出現。如果回到2000年科網股時代,王華提到,市場普遍是以PEG(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衡量科技股的估值。

「擁有高的市盈率就要有高的利潤增長支撐,50倍的市盈率要有2至3倍的利潤增長才算是合理,正如一個巨人吃的飯也比正常人多。」

PEG為1時估值合理,數值愈低則意味著股價愈被低估。但是,隨著科技股近年不斷上升,大多數的科技股的市盈率動輒100倍,PEG亦遠高於1,而市場更充斥未有盈利的科技公司。市場眼見於此,開始認為以PEG為科技股估值是「不合時宜」,把PEG切換為PSG(市銷率相對銷售增長比率)。

「利用PSG做估值,會令高PEG甚至未有盈利的科技公司,看起來更便宜,在科技股仍然未及現時高的時候,這些公司的PSG也只有數倍,屬合理水平,後來因為股價上升速比銷售增長更快,漸漸也上升至20倍至30倍水平,達到一個很誇張的水平。」

後來,由於科技股的PEG及PSG都出現高企,部分公司不但未有盈利,可能連基本收入也未能正數,PSG又慢慢被棄用,隨之而來的「估值方法」也開始追逐概念,例如「一間公司只要有沾手SaaS,佔整間公司業務只需5%,就可以得到投行分析員的高估值。在這個分析框架下,95%屬於廣告業務的公司,也會變得便宜。」

另外,每月活躍用戶(MAU),甚至單純衡量科技公司的新產品、催化劑,也是慢慢變得流行的估值工具。「現時情況有點像2000年科網股時代,當時的市場,也只單純以網頁的流量為科網股估值。」

既然是泡沫,就終會有爆破的一天,但王華稱畢竟現在市場資金多,流通性極高。

「目前的美股市場是no news is good news(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只要沒有新聞,股市就慢慢升上去。股市現時好像一個鐘,指針現時搭10,如果移至12就會爆,我們永遠難以知道走這兩格的所需時間,可以是十分鐘,也可能是十年。」

因此,若單純分析市場,這個時刻何時會來臨,實在難以估計。

相關文章:科技泡沫?兩個事實與數據 反映科技股可能仍然低廉

相關文章:新經濟股嚴重超買 成長股及價值股收益差距極大 股市現調整先兆

科技指數 科技股 泡沫 王華 成立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