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人壽最易重複購買 隨時每年畀多13,000美元保費?|劉啟明
撰文:劉啟明|圖片:unsplash
香港保險業主要有兩類業務,分別為一般業務(例如意外及健康業務)及長期業務(例如人壽退休計劃業務),後者保費規模較大。 筆者遇過最誇張的一位客戶,竟持有近20份保單,除保費支出龐大外,管理保單內容、週年檢視及續保手續也是一大難題。
筆者認為,保費多寡與重複購買沒有直接關係,反而理財需要的轉變才是購買頻率的關鍵。現實中,某些保險產品的確會令受保人較容易跌入重複購買的陷阱,筆者以下將逐一剖釋。
終身人壽保險居首位
以某客戶為例,他持有八份終生人壽保險,保額由50,000美元至20萬美元不等,合共140萬美元。 經筆者了解後,客戶其實只需要80萬美元保額便足夠,多出的60萬美元便是閒置保障,涉及保費每年達13,000美元。
多買的原因是每次都沒有經過詳細計算及考慮,致使資源錯放在多餘的保障上,而忽略了長線的退休儲備。 雖然客戶是高收入人士,但多繳的保費支出亦會造成現金流負擔,加上目前退保成本高,難以短時間內整合及調整至合適保額。 幸好,終身人壽保險也是分紅保單的一種,會提供保證現金價值及紅利回報,客戶可以視多繳的保費支出為「半份」退休儲備吧。
另一種是醫療保險,與人壽保險不同,醫保是實報實銷的險種,每次最多以實際醫療支出為賠償上限。 即使購買數份醫保,保險公司都不會以倍數作出賠償,這是其中一項保險學上的重要定義。 但在心理上,受保人覺得只有一份醫保並不足夠賠償,於是便盲目購買多份同類型保單,從而導致保費錯配,資源花費在多餘的保障上。
以上文客戶為例,他各持有一份大房醫療、高端醫療及自願醫保(靈活)計劃,雖然三者保額不同,但保障性質也是一樣,只需持有最高保額的一份便足夠。 幸好,客戶一直以來沒有出現過任何健康異常,筆者會建議他轉保,只需持有一份高端版自願醫保便可,除可節省兩份多繳保費外,更可保留最高保額及扣稅效果。
儲蓄型保單可重複購買
與上述兩項險種不同,儲蓄應該趁年輕時開始,設定期限愈長愈佳,甚至視之為終身事業。此類保單的保障成分很少,但儲蓄成分卻很高。 筆者認為可「重複」購買此類險種,從而解決受保人的短、中、長線理財需要,特別是退休及長壽風險。
以上文客戶為例,他只持有一份五年期的投資相連險,卻沒有任何中線及長線的儲蓄計劃。 若他成功從上述兩項險種節省保費支出,便可轉化為設立一份或多份中至長線的儲蓄計劃,可享受更豐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