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不派息、大跌市可如何應對?以不變應萬變注定虧損 投資者要主動管理投資組合|簡志健
撰文:簡志健|圖片:unsplash
若投資價值持續上揚,當然可喜可賀,但是也要抱著勝不驕的心態,需審視自己有否忽略了某些風險。今年3月的債券及債券基金價格均急跌,令已用槓桿買入、計劃每年安心收高息的投資者恍然大悟,原以為沒風險的投資,其實可以充滿風險,一次下跌便抵銷先前數年收取的股息。
投資按兵不動並非好事
老牌英資銀行突然公布今年不派息,更對買入高息股想做食息一族的投資者,猶如投下震撼彈,打亂陣腳,不知所措。可是在更多情況下,買入投資產品後,回報是有的,但跑輸大市,有些更跑輸通脹,達不到預期目標。
而遇大市下跌也會跟著下跌,未見明顯防守力,但又未至跌到恐慌的地步,可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心態又是以不變應萬變。原來在任何情況下,投資者也會以不變應萬變,因為這是普遍對不熟悉事情的惰性。
可是,無論是否投資,對重要的事情,要主動去管理,以不變應萬變絕非好的解決方案。愈來愈多投資者認為從股票賺錢愈來愈難,以往最易賺錢的中小型股票似逐步被市場遺棄,偶爾買入了好股票,但因不清楚其真正潛力,未有足夠信念,所以很快便沽出,錯過後來巨大的升幅。
以港股為例,隨來自內地的資金影響力愈來愈大,市場取態正在轉變。2015年上半年,港股經歷只維持數個月的「大時代」,如以往大牛市般雞犬皆升;2017年恒生指數升38%,但雞犬皆升不再,升勢只集中在大中型股票;2019年,恒指升11%,升勢卻集中某些行業的股票上。
到今年首四個月,經歷新冠肺炎兩度衝撃,恒指跌13%,去年股價表現理想的行業卻風光不再,資金目光更遠,聚焦在預期未來數年有高增長賽道的領先企業上,這些股票股價逆市創新高;但整個港股中,市寬卻愈來愈窄,股價上升股票的數目愈來愈少,引證資金愈來愈揀擇。
若不投入足夠時間研究,發掘這些股票,投資組合便只好陪大市下跌。
要對自己投資着緊負責
近年股市大上大落,投資者承受的心理壓力不小,更容易影響心情而做錯決定。雖然想多做分析而發掘好公司去投資,奈何因工作或家庭關係,而未能撥出足夠時間。
還有,有投資者將退休或已退休,卻眼見銀行定期愈來愈低息,最近更發現高息股及債券價格可以很波動,收息股票也可以突然不派息,因此有需要分散投資在股票,但自己沒有相關經驗,並非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投資者要對自己的投資着緊、負責,有需要的話,是時候認真想想適合自己的改變,包括考慮把投資決定交給可以信賴的人。
延伸閱讀:無謂貪戀高息股 業績有増長才是王道 選股元素切勿本末倒置!|簡志健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 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