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期權?初哥忽略貨值隨時損手 如何以貨值、槓桿與對沖值Delta計算風險 ?|蔡嘉民
認識Delta計算方式 免墮「低風險」陷阱
在理解期權的槓桿前,須先認識一個期權參數——對沖值(Delta)。 期權世界中,有不同希臘字母,例如Delta、Gamma、Vega、Theta等,都是在形容期權的風險。
期權的Delta,是在顯示標的物價格(Underlying price)與期權價格的互動,即標的物上升1,期權會上升多少。 例如期貨及ETF的Delta都是1,標的物上升1,期貨及ETF都上升1。 認購期權的Delta最小為0,最大為1,取決於標的物與行使價(Strike)的距離。 當標的物價格遠低於行使價,期權買方獲利的機率極低,期權價格的敏感度近乎是零,所以Delta接近0。 相反,當標的物價格遠高於行使價,標的物每上升1,期權金便上升1,因此Delta為1。
平日買股票,例如買了100萬元盈富基金(02800),就直接等於100萬元貨值(Notional value),恒生指數升1%,便賺10,000元。 不過,期權貨值是標的物價格乘合約大小乘對沖值。假設恒生指數25,000點,恒指期權合約大小為50元,一張Delta 0.5的期權便等於62.5萬元盈富基金(25,000點×合約大小50元 ×0.5 Delta),恒指升1%,買入這張期權便大約賺6,250元。 期權初學者大多忽略計算期權的貨值,大大影響風險管理。
買入期權成本低廉,例如一張等價期權值500點,買入需付約25,000元(500點×合約大小50元),令人以為低風險,但實質上已相當於60多萬元盈富基金,槓桿達25倍。
期權初學者忽略貨值隨時損手
除了期權買方需要留意外,貨值及槓桿對期權賣方同樣重要。 賣出等價期權雖則只須動用10萬至20萬元保證金,但已相當於在操作60多萬元的盈富基金。 當恒指向相反方向走,假設5%,已能造成最少30,000元虧損。因此,若只看成本,忽略計算貨值,後果不堪設想。
期權初學者另一個常犯錯誤為操作時以潛在利潤作注碼決策,賣出期權時,先留意利潤,打算收取50,000元期權金,便賣出兩張等價期權,但兩張等價恒指期權貨值已遠超100萬元。 正確方法應是衡量自己最大能承受的風險。例如每月賬戶最多能承受5%虧損,而恒指現時每月波幅平均為7%,即賬戶中的貨值絕不應超過賬戶資金的71%(5%除以7%)。 因此,100萬元的賬戶,只宜賣出兩張不到的恒指等價期權。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