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油價懶人包】簡單解釋為何賣家貼錢賣油 回顧油價史上4次暴起暴跌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紐約期油交割地位於美國內陸俄克拉荷馬州庫欣地區(Cushing)。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提到,紐約期油只有三種方法交收,而且空頭方有義務提供方法完成原油交收:
- 利用指定的管道或存儲設施,把石油傳送至多方;
- 通過在線轉讓或其他方式將所有權轉讓給多方;
- 若賣方同意第二種轉讓,油庫允許在不進行實際移動下,賬面轉手予多方。
由於庫欣地區位於美國內陸中心,運往世界其他地方的運輸成本過高,理論上一張期權合約為1,000桶油,即4,200加侖油,需要14輛運油車才能完全裝載。由於位於美國中部,再修建新的輸油管道並不合乎經濟原則,亦不能解決現時問題。
庫欣地區庫存飽和欠出路
根據週二最新數字,庫欣地區的庫存量為5,950萬桶,距離儲存上限只剩1,600桶。早前有輸油管道公司就表示,如果空頭尚未平倉完成合約,不能將原油暫存於庫欣。
各國目前為儲存原油都各施各法,包括利用油輪、輸油管道等,有傳俄羅斯甚至考慮把石油留在運輸火車上,但兩者在美國都行不通。
礙於1920年通過的《瓊斯法案》,所有在美國港口之間運輸貨物的船隻必須懸掛美國國旗,船隻必須完全在美國組裝,同時主要部件由美國製造;船舶擁有者和船員至少要有75%是美國人。
截止2019年尾,符合法案規範、1,000噸以上的美國商船數量只有99艘,令美國的油商未能將油放在海上,在目前情況下更顯諷刺。
油價歷史上四次暴起暴跌
其實紐約期油此次的跌浪早於3月開始,源於沙特阿拉伯的價格戰,其後因環球對石油需求大減,紐約期油持續下挫,終於跌到失控的地步。歷史上也曾出現石油暴升暴跌,本文回顧一下四次原油大崩盤。
1990年波斯灣戰爭
1990年波斯灣戰爭爆發,伊拉克攻佔科威特後受國際經濟制裁,伊拉克原油供應中斷,導致油價暴漲。在僅僅三個月時間內,石油從17美元急升至41美元的高點,是20世紀下半葉三大石油危機之一。
為了穩定石油價格,IEA每天向市場投放250萬桶儲備原油,另一方面,以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也迅速增加產量,油價從當年10月初的每桶41美元高點,快速回落至20美元附近。
是次石油危機也令1990年第三季度全球經濟增長加速陷入衰退,拖累增長率在1991年跌破2%。
2008年達147美元的歷史高位
伊朗核局勢緊張,加上美國煉油廠當時頻有事故,美國石油庫存大受影響,導致油價持續上漲。2007年初報每桶55美元,一年後升近一倍見100美元;踏入2008年更創下每桶147美元的歷史新高。
直到同年7月中旬,金融海嘯爆發,全球經濟大受打擊,市場憂慮原油需求,當時即使OPEC幾度宣布減產,仍無阻油價下跌。該年年底,紐約期油每桶見37.71美元,由年內最高的147.94美元大跌百多美元,跌幅達74%以上。
相關文章:期油ETF 3097、3175趁低吸納會否損手?三桶油邊隻最值博?
2014年美國頁岩油革命
金融海嘯後美國經濟復甦,石油需求跟隨經濟上升,油價慢慢回復,並徘徊於每桶100美元的水平。2014年美國進入擴大頁岩氣開採階段,隨著Seaway運油管道完成,每日增加約45萬桶頁岩油到美國墨西哥灣煉廠,進一步降低美國煉廠對外國石油的需求。當年的油價由每桶105美元跌至2015年初的45美元,跌幅達57%。
2020年石油價格戰及全球需求下降
今年3月,俄羅斯在OPEC+會議上,表示拒絕進一步的減產計劃,為了「攬炒」,OPEC拒絕延長減產,更下調原油銷售價格、增產石油。
另外,新冠肺炎疫情早已令石油需求大減,價格戰可謂雪上加霜。若從今年初每桶65美元的價格計算,原油價格這一輪下跌幅度接近70%。
其後OPEC+達成協定,宣布5月起每日減產970萬桶。惟因結算問題,紐約期油結算價終出現歷史性負值,在4月20日每桶收在負37.63美元。
相關文章:100間油企恐宣布破產!油價現負數 油企受致命打擊 料出現骨牌式倒閉潮
相關文章:油價歷史性大跌 又關「因航」事?國泰每月硬蝕近3億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