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市請被裁司機揸紅Van 前汶萊交通規劃師搞App發展「網約小巴」有客先埋站
逆市擴張,明智嗎?他只笑說:「遲早都要擴張,差在早定遲。」因為,他的目光不止於一條路線兩架小巴,在不斷萎縮的紅Van行業中,他仍看到前景。他說,紅Van有潛力成為「按需而至的網約巴士(On-demand Bus) 」:「On-demand Bus係全球趨勢。喺香港,係紅Van先做到。」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編輯室
上集:碩士生開路線冀革新紅Van 不開對講機吹水、不收現金收PayMe:我們不亡命
「網約小巴」有客預約先埋站 彌補巴士、小巴不足
他的公司取名「AN Bus」,全寫是德文「Auf Nachfrage Bus」,意思是「On-demand Bus」。到底,甚麼是On-demand Bus?他正在研發預約小巴的手機應用程式。
出行時,最便利當然是點對點交通工具,即是的士、Uber或私家車。惟當所有人都選擇以上交通工具便會造成塞車、空氣污染問題。但是,按照時間表開車和依照既定路線行車、亦非站站都有乘客上落的巴士和小巴,也難一直維持穩定客量。
而「網約小巴」On-demand Bus則可說是取其平衡,交通工具按照乘客預約到站和停站,一些無客上落的站點便直接跳過。
Franki以紅Van為例,有些分站要特地繞路過去,到了卻不知有沒有客上車,結果做成雙輸,他說:「乘客會覺得,無人上落咁點解要兜路?司機梗係想快啲(完成)一轉車。結果我又慢你又慢。」結果,有時便會出現「載空氣」的情況:「無人上無人落就好嘥時間、嘥燃料。」On-demand Bus既能提升效率之餘,亦能減低該區路面的負荷,更能減少空氣污染。對於司機來說,開車前亦更易預算乘客量,不用矛盾地等客滿才開車,「未滿就開車,又要擔心之後唔滿。」
除跳過無乘客上落的分站,On-demand Bus亦可按照乘客需要,添加特別的站次。例如,Franki於每天清晨6時的班次,觀察到頭班車大部份人都需到明愛上班,但乘客落車後仍要一同走10分鐘到醫院,「成件事就好唔efficient」。於是,他加開特別班,繞經明愛醫院:
On-demand就係因應乘客需要,調節停站、時間、路線。
澳洲、芬蘭、美國已實行On-demand Bus
翻查資料,澳洲悉尼、芬蘭赫爾辛基和美國芝加哥等地都有On-demand Bus的營運企業,一般配合手機應用程式預約和安排車輛。Franki說,這概念於近5年出現:「暫時好多地方未發展得成熟,係運輸、學術界develop緊(發展中)嘅area(範疇)。」
而他則想身先士卒,目前AN Bus正研發手機應用程式,屆時便可更有效率調節路線。乘客可以揀選上落車的站,再挑選班次,司機便可按照已經預約的站點,靈活行車,「司機唔使好似傳統紅Van咁問,邊度有無落,無人預約就已經可以skip。」
紅Van獨特在於自由:點行都得
紅Van就係有呢個優勢,俗啲講,點行都得。
事實上,香港亦只有紅Van有空間能實踐On-demand Bus的概念;因為,紅Van本來就是自由行駛,可隨時根據路況、載客量改變路線,不如巴士、綠Van有固定路線和班次。其他交通工具改動或修正路線的速度也不如紅Van:「巴士改動係以年計、都要(部門)批准,鐵路以10年去計,乜都out晒啦。香港人好著重,你今日見到嘅嘢,聽日就做啦。」
「共乘小巴」理念始於紅Van
而最早期出現的紅Van,也不過於此。當年六七暴動,全港交通癱瘓,殖民地政府因而默許新界鄉村的車駛入市區,「嗰啲係新界鄉村車,客貨兩用,半合法嘅泥猛的。」當小巴車頭寫著青山道,意即向青山道方向行駛,乘客跟司機說要在哪裡下車,司機順路便在附近停車:「如果現今嚟講就係『共乘小巴』。」後來,白牌車便合法化成為今日的小巴。
紅Van的出現,本來便源自香港人的靈活:
呢個方法唔得咪另一個,呢啲就係紅Van嘅精神。就係因為咁靈活,紅Van可以係打不死。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別人說夕陽,他便利用紅Van的特點,配以科技再創機會。
預約小巴App目前已陸續開放予乘客試用。Franki計劃,試驗成功後便推廣給其他行家:「等我做晒白老鼠先,實驗成功嘅話就將成果同行家分享,從而提升行業形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