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創始人李彥宏告誡員工:百度離破產永遠只有30天 為迎戰Google退下CEO之位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中新社
「你在中國有電腦嗎?」1992年在美國留學向學校申請電腦研究生項目的李彥宏,被面試時的一位教授這樣問道。 教授的意思,不是他個人是否有電腦,而是在內地有電腦嗎? 事隔多年後,李彥宏依然記憶猶新,當時他就立志:
「終有一天,我會向他們證明中國也有非常強大的電腦產業。」
被教授面試的8年後,李彥宏、阿里巴巴—SW(09988)創辦人馬雲、騰訊控股(00700)創辦人馬化騰等大批創業者,覺察到了互聯網的商機,內地互聯網產業快速成長起來普及神州大地,沒有人再問內地有沒有電腦了。 而百度也經歷了從搜索、流動端轉型、線上到線下(O2O)大戰,到向人工智能(AI)轉型,冒著巨大風險一路走來,仍然堅持中文搜索。
百度創立時撞正科網泡沫破滅
1999年10月李彥宏應邀回國參加建國50週年慶典的觀禮活動,心情澎湃。 當時,李彥宏看到內地經濟快速發展、欣欣向榮,大家創業熱情高漲。 隨經濟發展,人們對於訊息的需求暴增,這也給百度的成功帶來了機會。 但內地當時技術比較薄弱,尤其是搜索引擎技術領域,還是一片空白。
李彥宏從1995年開始每年都回國考察,他堅信這在未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所以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回來做一個自己的創業項目。
其後,他懷著中文搜索夢想回國了,在北大資源賓館租了兩間房,連同一名財務人員、五名技術人員,以及合作夥伴徐勇等人,開始創立百度。當時的百度主要是為其他企業提供搜索引擎的技術提供商,從中賺取技術使用費。
不過,百度創立的時機在當時看來有點生不逢時,當地內地科技企業的生存環境深受科網泡沫破滅的影響,投資機構都謹慎起來。
業務轉向獨立搜索引擎 百度工程師不敢迎戰Google
2001年,李彥宏決定調整公司戰略,將業務轉向獨立搜索引擎。 這個提議幾乎遭到股東們一致反對,他們擔心這樣風險太高,不但失去眼前的收入,新模式更不能馬上盈利。最終李彥宏想盡一切辦法說服投資人,這時百度又遇強敵谷歌(Google)。
百度工程師面對強大的Google曾很自卑,認為當時百度只有區區20多人,無法與強大的Google競爭。
於是,2004年李彥宏被迫從行政總裁的位置下來,做起了項目經理,開始9個月內超越Google的「閃電計劃」。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當天股價上漲354%,創下了2000年科網泡沫以來五年間,納斯達克公開招股(IPO)首發上市日漲幅最高的紀錄。
到2010年,谷歌在市場份額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將伺服器遷移至香港時,百度在內地搜索引擎的市場分額超過70%。 到了流動互聯網時代,百度經歷了一段迷茫期。面對流動互聯網的衝擊,李彥宏表示:「流動互聯網剛剛到來的時候,我們被沖了一下,覺得有點腳跟站不穩,必須得拿下流動互聯網市場,下了很大的決心。」
「我們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警惕,保持戰鬥力,才能夠在市場上生存下來。」他總是告誡員工「百度離破產永遠只有30天」。
李彥宏在回憶創業的艱難歷程時,仍用「專注」一詞來解釋為何沒有放棄中文搜索。「誘惑太多,轉型做短訊、網絡遊戲、廣告的都馬上盈利了,我們選擇了一條長征的路線,而且5年來一直沒有變。」專注是李彥宏身上的一種個性。1987年,李彥宏考上了北京大學。大學3年級時,他就決定出國。
「我是一個非常專注的人,一旦認定方向就不會改變,直到把它做好。」
從那時起,李彥宏心無旁騖,過著「教室-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目標是留學美國,方向鎖定在電腦專業,畢業那年他實現了自己的目標。隨著人工智能(AI)時代到來,百度作為一家有技術基因的科技公司,當然希望在AI領域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對任何企業來說,不創新就意味著後退。
「大事清楚,小事糊塗。」這是與李彥宏共事多年的夥伴,對這位年輕老闆留下的印象。 百度這間現代科網企業,員工上班可以不用打卡,還能不修邊幅……因為在李彥宏看來這些都是小事。 那在他心目中甚麼算是大事?
但在李彥宏看來,下屬能夠搞掂的事,領導就不用出面,他只關心企業發展戰略,以及如何在競爭中擊敗對手之類的大事。 百度的戰略重點,已經轉向互聯網的下一個時代——AI。李彥宏甚至曾因把無人駕駛汽車開上五環路,被北京的交警開出了一張罰單。 「互聯網思維過時了,現在是AI思維。」李彥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