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街頭創業 到220億美元身家 呂志和進軍澳門賭業 | 經一專欄
衣食無憂變三餐不繼
呂志和於1929年出生,呂家已是江門市數一數二的富裕人家。 然而,1934年為逃避戰火,呂志和的父親帶了家人移民香港。 1941年,日軍佔據香港,呂父被迫放棄所有生意,資產也被霸佔, 呂家一夜之間失去所有。當時,呂志和年僅13歲,被迫輟學,原本是一位衣食無憂的少爺仔,頓時變得三餐不繼。 面對困境的呂志和不失鬥志,因憶起15歲便孤身前往美國打拼的曾祖父的勵志故事。 於是13歲的呂志和說服父親,讓其嘗試做生意。 因見成千上萬內地人逃難到香港,對食物需求大,所以他決定由經營食品生意開始。
在祖母幫助下,呂志和靠賣花生積累了本錢,然後聘請食品師傅做熟食加工,然後在路邊擺攤檔。 生意雖小,但已鍛鍊了呂志和的管理才能。師傅做熟食,他負責跑市場、做採購,祖母負責銷售。 後來日本戰敗,16歲的呂志和已賺得200萬日本軍票(相當於約50萬港元),當時幾乎足以收購一條街的房屋。
然而,日本戰敗後,港英政府把港元恢復成香港的法定貨幣,呂志和多年的積累毀於一旦,手持的軍票變得一文不值。 再次一夜之間失去所有,呂志和唯有從頭開始,他跟隨姨夫學習汽車修理技術機械知識。 他在日間學技術,晚上到夜校上課,並且一邊留意市場動態。 他注意到汽車配件價格變化很大,相信是一個生意機會。於是他用積蓄創立了一間汽車配件銷售公司。
上個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後, 美軍在日本沖繩島留下大量吉普車和開山設備等施工機械。而當時香港正處於建設期,惟施工機械短缺。 有見及此,呂志和經過多方奔走後,獲得美國領事館的批文,將施工機械運送到香港倒賣,因而大賺一筆,當時他年僅27歲。
進軍澳門賭業成新賭王
之後,他進軍礦場行業,買入石礦場,食正當時香港的建築業快速發展,對砂石需求巨大的市場。 1964年,嘉華公司斥資1.6億元,投得九龍安達臣道一個石礦場的開採權合約,成為本港首間取得採礦牌照的公司。
此後,嘉華參與包括紅磡海底隧道等多個政府基建項目的建設。呂志和因而獲得「石礦大王」之稱。 48歲時的他,眼見本港經濟起飛,於是投資地皮,興建酒店。 及至70年代末,港府開始推售尖東填海地皮,但市場反應冷淡。 此際,呂志和卻預見此可為本港旅遊業發展帶來機會。 1979年,他以6,800萬元買下尖東地皮,斥資3億元興建海景假日酒店,成為尖東首批五星級高端酒店之一。
呂志和的每次成功,皆離不開對市場具有高度的敏感度。 「要生意做得成功,除了靠個人勤奮和運氣外,還要經常留意市場走勢情況, 動腦筋找找新思路。」呂志和說。 經過多年打拼,呂志和的產業擴展至到地產、建築、建材、酒店、食肆、高爾夫球場、運輸、礦業等行業。
一向低調的呂志和最受市場關注的是,成立銀河娛樂涉足博彩業, 成為「澳門新賭王」。 2002年,澳門政府決定打破40年來的博彩業壟斷局面,開放賭權。 呂志和再次捉緊機會,與美國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的Sheldon Adelson合作,取得三個博彩牌照的其中一個。
雖然銀娛與Sheldon Adelson其後因策略不合而分手,但呂志和繼續發展博彩及酒店業務。 2005年,他將銀河娛樂的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嘉華建材,然後,後者改名為銀河娛樂集團(00027), 成為持牌的上市博彩公司。
投資風格穩健
2014年,呂志和以220億美元身家,排名亞洲富豪第二位,僅次於長實集團前主席李嘉誠。 呂志和為人踏實;講信用,令其在商場上,獲得不少合作夥伴。 從事機械貿易生意時,美軍讓美國駐港領事館為他提供擔保,當時華聯建築公司老闆陳炳坤、有榮公司老闆(霍英東的堂弟)霍火根皆願意為呂志和,到領事館擔保說明。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呂志和的石礦場生意一落千丈,資金周轉面臨困難。
但他為人誠信可靠, 因此生意夥伴們並無為難他,反而支持他渡過難關。 再者,呂志和能於不冒進與不保守之間找到平衡,投資風格以穩健為主,對於不熟悉的業務,無論如何賺錢,他也不會染指。他說: 「本來可以做十件事,但為了穩妥,我通常只做五件,即使大浪來了,也不會全軍覆沒。」 這風格似乎讓他失去了不少機會,但他並不後悔,並堅信做得好比做得大,更重要;做得穩比做得快,更重要;站得住比站得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