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央行的現代煉金術

投資

廣告

要聞:

中世紀歐洲君主對煉金術十分著迷,總希望能夠點石成金。其實美國聯邦儲備局的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以及歐洲中央銀行的 LTRO(The Longer 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s,長期再融資操作),均先後令環球投資市場春回大地,何嘗不是一種現代煉金術?

歐洲央行於2012年2月29日推出新一輪LTRO,流動性增加或可推動股市新升浪。惟先求知再投資,投資者以真金白銀入市前,一定要認識LTRO這套現代煉金術。一言以蔽之,LTRO就是歐洲版的QE。歐洲央行在2011年12月宣布向歐洲各地銀行推出三年期、年息1厘的貸款。當時歐洲共有523家銀行借入貸款,涉資4,892億歐元,相當於50,000億港元。由於該筆50,000億港元資金並未有黃金儲備作支持,換言之,這些資金是由歐央行自行「創造」出來。

日本首先「開水喉」

歐洲央行推出LTRO的目的,是避免歐洲銀行之間的互不信任,導致市場資金乾涸,最終動搖歐元體系。具體而言,LTRO主要是通過利誘方式搞活流動性。首先,歐洲央行以1厘的低息貸款,利誘歐洲各地銀行借入資金;後者借入平錢後,再以此買入高孳息率的歐債。此舉既可減低「歐豬」國發債成本,同時亦能避免歐洲銀行持有的「歐豬」債券變成廢紙,從而保障歐洲銀行的系統性安全。歐洲實行LTRO後,歐洲各國政府有條件借入更多資金,最終令整個銀行體系流動性增加。至於聯儲局的QE方法,則先由聯儲局「膨脹」本身的資產負債表,然後再直接在市場上買入債券,藉此壓低長期資金成本,誘使投資者借長錢投資做生意,以搞活經濟。中世紀的煉金術並未成功煉出黃金,但煉金術士的努力,卻為現代化學打下基礎。現代的量化寬鬆煉金術是否成功,目前仍屬未知之數,但「煉金術士」是誰人,卻不妨了解一下。交通銀行(03328)香港分行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表示,難以確認誰人首先提出量化寬鬆這個概念,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或是其中一位早期提倡者。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後,政府以超低息挽救經濟,惟縱然息率低至減無可減,但經濟仍未有起色,當時克魯明曾就此提出量化寬鬆。此外,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亦有倡議相關概念,他曾發表論文指可藉著量化寬鬆挽救「大蕭條」經濟。正因如此,故伯南克綽號「直升機伯南克」(Helicopter Ben),意指從直升機上掟錢落街。雖然聯儲局、歐洲央行相繼推出各式各樣的量化寬鬆;而瑞士央行更推出無限量的量化寬鬆,惟其實她們都並非先行者。早在2001年3月19日,日本已率先推出全球首例的量化寬鬆,當時日本央行以「量的金融緩和」來稱呼量化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