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銀行間債市 全球規模居第三
要聞:
人民銀行於2013年3月10日宣布,准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進入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Interbank Bond Market)。有關市場規模近24萬億元人民幣,且掛牌債券息率較境外市場為高,料可吸引海外資金透過該渠道流入內地,促進內地經濟增長。
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是依託於全國銀行間拆借中心和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進行債券買賣和回購的市場。有關市場佔內地整體債市交易額逾90%。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該市場規模近24萬億元人民幣,全球排名第三;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據人行公布,為拓闊QFII投資渠道,准許獲中國證監會及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核有關額度的合格投資者,向該行申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於1997年6月6日誕生,源於內地金融改革。人行於當年6月5日發布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全面退出股票交易市場,將有關市場讓予內地證券公司。內地商業銀行退出股票交易市場,非利息收入受打擊。因此,人行開展銀行間債券市場,令商業銀行可透過其他途徑增加收入來源。過去15年多以來,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不斷實現金融創新,令市場規模由1997年的4,780億元人民幣,勁升近50倍至去年底近24萬億元人民幣(見表)。
向外資開放三部曲
是次人行容許QFII參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是該市場對外開放的第三個里程碑。2010年8月人行已批准境外央行、港澳人民幣清算行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外銀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2012年3月,央行又開放國泰君安國際(01788)、華夏基金(香港)等18家「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進入。對境外投資者來說,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最大吸引力,在於其債券息率較境外債券為高。一般來說,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內掛牌的債券息率,與同年期同機構在港發行的點心債比較,普遍高1至2厘,非常吸引。因此,該市場向合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後,資金持續流入。根據美銀美林統計,外國投資者持有內地債券的規模,已經由2012年8月的920億元人民幣,增加至今年2月的1,928億元人民幣,七個月內增加1.1倍。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則顯示,截至2013年2月底,186家機構共獲批408億美元QFII額度,折合約2,500億元人民幣。距離用盡額度的800億美元(約5,000億元人民幣),仍有很大空間。內地影子銀行風險愈來愈高,中國銀監會於2013年3月28日宣布加強監管銀行理財產品,令信貸市場寬鬆不再。有保有壓,人行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予QFII,料可吸引外資流入,為經濟增長注入所需要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