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完結未?一句口訣教你分辨 | 投資入門
撰文:吳瑞麟(美股隊長)|圖片:新傳媒資料庫、unsplash
此君名為迪默(Walter Deemer),入行逾50年,1963年甘迺迪總統遇刺時,已於美林任職;後隨名基金經理蔡至勇(Gerald Tsai)征戰,80年代自立門戶,為基金提供技術分析建議。
2015年,迪默榮獲市場技術分析師聯會(MTA)頒發「終身成就獎」,其歷練之深,江湖地位之高,可見一斑。
迪默投機半世紀,歷盡無數熊市,閱歷豐富。
熊三成價值型散戶地獄
被問及如何判別熊市是否完結?老黃忠答曰:「牛去熊來,買入時機降臨之際,就是你絕不考慮買入之時(When the time comes to buy, you won’t want to)。」
股票熊市末段,跌幅往往佔整個跌浪一半,例如金融海嘯,恒生指數由32,000點跌至20,000點,耗時11個月;再由20,000點跌至10,676點的終極一跌,為時僅八週。
兩個月跌五成,恐慌情緒滔天,散戶嚇得差點失禁,怎會奔走相告,牛市已臨?
熊市三期,價值型散戶的地獄也!靜候多時,以為價值顯現,擇肥而噬,賺錢如探囊取物。
誰知優質公司股價,彷如無底深潭,以每日跌一成的步速,向零推進。
實例:2008年10月,江西銅業(00358)
由歷史高位32.4元,跌至當月開局僅剩7.2元,累挫78%。
龍頭國企,兩折有售,夠吸引了吧!豈料,當月再跌逾六成,至2.58元才見底,嚇得眾人肝膽俱裂,應驗了迪默口訣。
迪默見過太多基金經理葬身熊市,特撰《捕漁船的寓言》一文警惕之:
從前有一漁船,於北大西洋捕魚。一日船員發現,氣壓計急降;然環顧四周,風和日麗,便置之不理。
翌晨風暴初臨,氣壓續降,船員開會商討。甲曰:「請大家緊守崗位 :漁夫天職在捕魚,岸上客戶,正待我們滿載而歸呢!理應集中捕魚,風暴之事,留給天文台吧!」
乙接道:「豈止於此,我見眾口一辭,估計風暴必至,應採用相反理論,無懼風雨!」
丙同意曰:「風暴雖勁,已成強弩之末,有心人譁眾取寵吧!」如是者繼續捕魚。
翌日雷電交加,氣壓續跌。再開一會。甲曰:「百年一遇風暴,不可能遇到,否極必泰來!」
眾人堅守崗位,然而怪事出現:風暴將肥美大魚,送入漁網,豈料未及慶祝,漁網已遭暴風扯飛,魚、網雙失。
氣壓接連破底,船員唯有再次開會。巨浪滔天,甲早步履不穩,卻投訴道:「我等因風暴分心,不專注捕魚,你看流失了多少漁獲?」
桌上物品,東歪西倒,乙全然無視,附和道:「對!散會,爭取時間打魚,該有多好?」大家終於找到「問題根源」,作出一致決定:將那該死的氣壓計,拋入大海中!
結局自是捱不到風暴完結,已葬身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