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股

投資環境好 有一隻內房股要留意 | 港股分析|傅允軒

投資

廣告

【內房股・港股分析】筆者唸中學時,曾經聽過經濟老師一番話 :「銀紙要在市面流通,靠的是李嘉誠(泛指投資者);李嘉誠通過向銀行借貸,然後把支票一張一張的開出進行投資,錢才能夠從銀行流到社會,然後再透過乘數效應發揚光大。」

撰文: 傅允軒

股市長期升勢未改

簡單一席話,解釋到過去十年的所謂量化寬鬆政策(QE),其實只是一個表象,實際上要做到刺激經濟作用,還得靠投資者進行投資。 否則,錢再多,卻長期停泊在債券等避險工具,對經濟復甦沒有作用。

反過來說,現在美國聯邦儲備局明言縮減資產負債表,但實際利淡影響卻又未必很大。 情形就如讀者的信用咭賬戶有幾百萬元信用額,但來來去去每月也只用作八達通自動增值,結欠從沒超過10,000元,那就算把那幾百萬元信用額「縮表」減半,對讀者的日常生活都沒有絲毫影響。

相反,雖然信用額被銀行「縮表」,但為了儲分換機票,除自動增值外,更頻頻簽賬,那銀行做的生意一樣可以增多。 所以說,銀行批出的信用額有多少,其實只是布局,未起直接作用;實際上要刺激消費者的簽賬意欲,銀行才有機會賺錢。

 內房股
內房股與科技股3月份表現不俗,可望繼續造好。

那怕聯儲局「縮表」

引伸至宏觀經濟,像日本一類的國家,早已奉行零息甚至負利率政策,但就是沒有「李嘉誠」進行投資,錢再多也沒有流出市面,經濟長期偏軟。 直至近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後,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經濟才稍見復甦跡象。

在一個經濟體之中,投資者會否進行投資,看的不單是銀行可以放出的資金有多少,更實際的是到底有沒有值得投資的機會。 是故雖然美國QE在2013年進行得如火如荼,但那時候經濟復甦的勢頭並不明顯;反觀近兩年經濟有轉熱跡象,那怕聯儲局開始「縮表」,真正流出市面的資金卻可能更多。

這能解釋到,為甚麼美國2016年開始加息後,港、美股市不跌反升,而且升勢十分凌厲。 因為與低息借貸、但輸面九成的投資相比,現在的投資環境顯然較佳。 在經濟復甦之時,進行投資贏面較大,以較高成本進行融資亦不為過。

聯儲局3月份議息在即,無論結果如何,筆者相信對股市的長期升勢沒有影響。 經過數星期的整固之後,幾可確認2月上旬的大跌市,只是升浪中的調整,而非熊市的前奏。 分別只在於,大市有沒有機會再試29,000點,給予撈底機會,還是要等待恒指突破32,000點之後才確認轉勢而已(詳見上期本欄分析)。

內房股留意新城發展

過去一星期,港股連日「陽燭」,令突破32,000點的機會大為增加,但不論短期內能否突破阻力,長線向好的基調始終沒變。 內房股與科技股3月份表現不俗,可望繼續造好。 新城發展控股(01030)1月配股後,經過兩個月時間考驗,已企穩配股價之上,現時的50天線,較配股價5.86元高出約12%,預計有不俗支持。

近日新城發展股價出現上升突破,如入市者,可將止蝕訂於距離現價較遠的5.15元,目標10元以上。

編按:筆者為全方位投資人,擅長運用程式交易,近年先後成功捕捉騰訊控股(00700)、中國建築(03311)股王升浪,對金融市場的見解精闢獨到。(筆者為資產管理持牌人士,目前正持有新城發展。)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