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

港交所受惠千億成交恒常化 上望350元 博賺28%

投資

廣告

【港交所・港股分析】恒指去年勁升7,900多點,累積升幅逾三成半,冠絕環球主要股市。踏入2018年已經兩個月,上升動力稍見減弱,但投資情緒依然熾熱,大市交投仍相當活躍。隨中、港投資市場互聯互通持續深化;加上新上市制度改革,有利引入更多新經濟企業來港,可預視大市成交額高處未算高,引領港交所邁進港股新時代。

文:勞總

本港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一直落後歐、美市場,港交所經過多年來推進,上市制度改革終於進入最後直路階段。

上週五(2月23日)港交所公布《新興公司及創新產業上市制度市場諮詢》,涉及三大改革範疇,包括容許尚未通過任何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引入同股不同權公司,以及新設第二上市渠道,讓大中華及海外公司來港作第二上市。

有關諮詢至上週五完結,預計最快4月下旬可就諮詢作總結,《上市規則》並將隨即修訂,意味4月底便可接受創新產業公司提交上市申請。

港交所改革三招吸納新血

對於生物科技公司,港交所建議的上市要求,包括公司最少有一隻核心產品已通過概念開發流程(即第一階段臨床試驗)。並在上市前最少一年一直從事核心產品的研發、上市集資主要用於研發核心產品並推出市面、擁有註冊專利、上市時市值最少15億元,以及首次公開招股(IPO)前至少六個月,獲資深投資者入股相當數額等。

港交所對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十分重視。據知早前已與多間生物科技公司接觸,並計劃3月底舉行首屆生物科技高峰會,吸引有意來港上市的企業參與。

預計內地新三板的生物科技公司,會是港交所吸納對象之一。事實上,本港有條件吸引新三板企業來港上市,除有利擴大知名度及開拓海外市場外,融資環境亦相對內地便利。

至於同股不同權,公司市值門檻不少於100億元,市值400億元以下公司年內收入要超過10億元。

公司必須從事創新產業,又或有高增長紀錄的新業務模式。不同投票權受益人所附帶投票權,不得超過普通投票權的十倍;其持股量至少一成,但不得超過五成。最重要是不同投票權受益人須對公司業務增長有重大貢獻。

新經濟企業陸續登場港交所

全新的第二上市渠道,明顯向已在歐、美上市的大中華企業招手。港交所建議市值及收入要求與同股不同權一樣,必須在紐約交易所、納斯達克或倫敦交易所上市至少兩個會計年度。

可預期已在美國上市的大中華新經濟企業,如百度(美股編號:BIDU)、陌陌(美股編號:MOMO)、攜程旅行網(美股編號:CTRP)、新東方教育(美股編號:EDU)、京東(美股編號:JD),以及阿里巴巴集團(美股編號:BABA),都會是港交所招攬目標。

在新建議下,這批公司日後無需要從美國退市,便可到本港作第二上市。

為令投資市場日後方便區分相關股份,同股不同權公司的股票編號後會加上W(Weighted Voting Rights)以作識別;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則會加上B(Biotech)以作區分。而兩類公司的招股文件及公告均要加上示警字句,以提醒投資者。

除上市制度改革將引入新血外,今年亦不乏新經濟概念新股上場。

單是中國平安(02318)可能已佔四席,旗下平安健康醫療科技(平安好醫生)已率先提交上市申請,市傳陸金所上市亦有機會上半年拍板,金融壹帳通和平安醫保科技相信會緊隨其後。

四間公司估值合共超過6,300億元,對大市交投的推動力不容忽視。

其他有意來港上市的新經濟企業還包括深圳網遊開發商第七大道、遊戲直播網站鬥魚、手機生產商小米等,可預期今後幾年新股絕無冷場。

港交所成交額持續遞增

回顧剛公布的去年度業績,港交所賺74.04億元,增長28.3%,符合市場預期。派發末期息2.85元,連同中期息全年派息合共5.4元,派息比率維持九成。

去年全年現貨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額882億元,按年增加32%。

第四季成交尤其活躍,於2017年11月至12月期間,平均每日成交額連續30日高於1,000億元,帶動第四季平均每日成交額達932億元。高交投量情況仍持續,年初至2月底,平均每日成交額約1,525億元。

高盛繼續看好港交所,維持「確信買入」名單,目標價350元(見下表),相當於2018年預測市盈率40倍。

港交所交投量將超出預期

該行認為,近期大市成交額高企,並非如2015年港股大時代般短暫。

從多方面來看,有足夠理由支持高成交額的情況具持續性,包括企業盈利強勁、市場交投速度加快,以及新經濟企業有機會來港上市等。相信未來大市交投量將繼續超出市場預期;而新經濟企業來港掛牌,會令市場對港股成交量重新評估。

更重要是與內地投資市場互聯關係更緊密,有利支持港股享有更高估值。以上因素將會成為港交所繼續跑贏大市的催化劑。若然與亞洲區主要上市交易所比較,港交所歷史市盈率平均達32倍,估值相對偏高。

不過,若考慮到未來增長潛力,市盈增長率僅1.7倍(見表二),比亞洲區主要交易所為低,大致與歐、美上市交易所平起平坐。

大和睇港交所360元

高盛早前將2018及2019年兩年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預測分別上調28%及27%,至1,490億及1,650億元;至2022年將突破2,000元億大關,預測平均每日成交額達2,190億元。

純利方面,預測2017至2020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5%,2018至2020年純利分別108.3億、126.57億及143.88億元,按年增幅分別為46%、17%及14%。

大和更牛,給予目標價360元。

若港交所一系列改革得以落實推行,可預期未來幾年港股高成交額情況會變得恒常化,大有機會令港交所股價重演2000至2007年的長期升浪,當時正藉大型國企持續來港上市的黃金期。

該行預測2019年平均每日成交額可達1,500億元,2020年將進一步增加至2,000億元。

跨過港股大時代,港交所邁進國際化的新階段,步入高成交額的新常態。

2月股價破頂後,累積調整近兩成,相信短期處整固格局,若買入作中、長線投資,50天線(約272.9元)為理想吸納水平,上望350元,上升空間28.3%。

免責聲明:本集團旗下網站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延伸閱讀:

去旅行訂酒店,請按此,睇睇有乜優惠

錨定效應作怪 升市都要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