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災傷過股災 華爾街財神慘敗實錄
文:吳瑞麟(美股隊長)
1994年債災破壞力驚人
或問:「隊長,你遇過嗎?能否分享經驗?」實情是債災,起碼十年一遇,且傳媒絕少報道,只能從書本,理出前因後果。
欲了解2008年金融海嘯時,債券投資者的慘況,可參考價值投資宗師,連「股神」畢菲特也推崇備至的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著作《投資最重要的事》(四大名家評註版)(商業週刊出版社)。
本文想分享的,是「侏羅紀年代」,但破壞力不下海嘯的1994年債災。 由賺六成變輸三成 《金融怪傑》受訪者米高•斯泰恩哈特(Michael Steinhardt),於其著作《華爾街財神》(No Bull),憶述當日慘況。
米高乃股票高手,1967至1988年期間,投資年均回報率(扣除費用前)25%,遠勝同期標指的8.9%,且只有兩年虧損。 被封怪傑後,戰績更勁,連續三年,回報六成,十倍奉還,看似唾手可得。聲望益濃,資金跪求收納。
惜中小型股,操作良機有限,唯有大舉進軍債市。債災前一年(1993年),賺逾六成,箇中關鍵,是利用極高槓桿,買入債券,價、息兩頭賺,好不快活。 只是好景不常,1993年第四季,美國經濟忽然加速。
美國聯邦儲備局克盡己責,為控通脹,於1994年2月4日,加息四分之一厘。米高的人生,從此不一樣。 加息一碼,平常至極,美債有調整,無災債;但歐債、新興市場債,卻現八級地震。
爆倉而亡 沽壓更烈
聯儲局加息比預期早,米高被殺個措手不及,立刻奪門而出,冀減倉止血。問題是,逃生門已被深鎖,挾殺(squeeze)難逃。 槓桿買債,順境時利錢豐厚,自然參與者眾。 大量對沖基金,鐵索連舟,債價急墮,仿如赤壁曹營,豈容一人獨活?
更慘的是,債券不像股票,於交易所買賣,多靠投資銀行易手。 可惜當日,眾投資銀行如美林(Merrill Lynch)、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美股編號:JPN)、高盛(Goldman Sachs,美股編號:GS)的盤房(trading desks),也造好天量歐債,火遂風飛,一片通紅時,拒絕提供報價,只顧自己逃生。
逃生門看更叛變,而且一間名為Askin Capital Management的基金,爆倉而亡,沽壓更烈,米高只能像華容道的曹操,仰天長嘯:「吾等束手受綁了!」 埋單計數,蝕逾三成,雖然未一鋪清袋,但元氣極損。(數學上,輸三成,要贏近五成,才能打和。)
米高一生,債災之前,僅兩度年虧1.5%。 七折奉還,信心大挫,後更捲入官非,意興闌珊,欲將基金賣盤,金盤洗手。 買家曰:「閣下左穿右插,勇冠三軍。惜非將才,手下逾百,形同散沙。人在基金在,人去基金亡。」
買家缺缺,遂自行了斷基金。 海嘯後,美國對投行監管更嚴,自營坐盤資金大減;加上債券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盛行,資金流出更快。 霍華•馬克斯撰文,如債災再臨,市場流通性究竟有多高,實在只有天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