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商年尾低價推盤 採先求量後求價策略

新盤

廣告

樓價調整,市場觀望是否有更多的救市措施,發展商推盤策略都變得保守,寧可持貨觀望,善價而沽,令本年最後一季沒有千伙大盤應市,主打已推售項目的新一期或是貨尾單位。

地政總署資料顯示,本港今年第三季獲批預售錄得5,578伙,雖然較第二季下跌41%,惟比起2021年至今,按季平均4,422伙仍高出約26%。

扣除已於9月份推售的粉嶺One Innovale第2期,目前已批出預售樓花同意書、但尚未發售新盤的單位,總數進一步升至逾9,500伙。

9月份共有三個項目獲批預售,包括已於9月推售的恒基地產(00012)粉嶺One Innovale第2期,涉408伙,連同尚未推售第3期的565伙,以及信和置業(00083)等發展的錦上路站上蓋柏瓏III (680伙),合共涉及1,653個單位,令尚未發售新盤的單位總數進一步推高,亦多少反映出發展商推盤策略都變得保守緩慢,對市場而言,絕非一個積極訊號。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料第四季約20個新盤登場

同時,地政總署資料顯示,累積待批預售樓花單位數目按月微升約1.5%,錄20,885伙,連續四個月徘徊20,000伙水平,即是反映發展商持貨量充裕,市場究竟有沒有能力消化,亦是值得討論。

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資料顯示,9月累積貨尾量(包括樓花及現樓)錄約16,504個單位,較8月約15,457伙回升約6.8%。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當中九龍區(包括將軍澳及西貢)貨尾量或按月增長均是三之中最大,9月該區貨尾量錄8,570伙,按月增加約8.6%。

箇中原因是9月九龍區有項目登場,當中不少為中價物業,銷售步伐相對慢熱,導致貨尾增加最多。

就連一直較為求價不求量的地產商,都以低價推盤。

以粉嶺One Innovale第2期為例,9月推出首批80多伙,首批折實平均呎價約14,000元,開價明顯較區內二手成交呎價為低,加息陰霾拖累下,可反映發展商現採「先求量,後求價」策略。

踏入第四季,約有20個新盤可以登場,涉及逾9,000伙,類型上由鐵路沿綫、市區單幢樓,甚至豪宅盤均有,不過,最多伙數的一個項目都只是900多伙,有別於以往季季有千伙大盤出現的時刻。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元朗鐵路盤成焦點

發展規模最大為新鴻基地產(00016)元朗站上蓋The YOHO Hub第C期,備有939伙,早前已獲批售樓紙,可短期內啟動銷售。

同系之前作為2021年壓軸大盤,但近一年後才推出最新一期,而且貨量不少,發展商大有可能採取「先求量,後求價」的推盤策略,有機會有新優惠吸引買家。

一站之隔的錦上路站上蓋柏瓏III,亦有680伙可以於年內應市,相信有機會直接比較,兩項物業有機會成為年底一手市場焦點。

另一焦點鐵路盤,為華懋旗下何文田站瑜一1A期,提供447伙,戶型由一至四房連儲物室俱備,實用面積介乎311至1,615平方呎。

當中主打的三房連儲物室戶佔近四成,整個項目細分三期發展,共提供844伙。

何文田區作為傳統尊貴地段,一直備受社會菁英客追捧,新樓供應不會多;加上在香港,住宅物業最大價值,就是位置及交通配套。

何文田具雙綫鐵路網優勢

如果是市區樓,價值一定不會低;如果是位處鐵路沿線,更一定有價有市。

項目兼具雙綫鐵路網絡優勢,即港鐵屯馬綫及觀塘綫,而且擁有剛通車的東鐵綫過海段的利好因素,兩個站即到會展,三個站到柯士甸。

項目集合以上兩大條件,即既是市區又位處鐵路上蓋,則可以用無敵來形容。

至於市區新樓供應重鎮的啟德區,本季亦有新盤推出,包括位於承富里2號,由內房華潤置地(海外)、保利置業集團(00119)合資發展,項目日前已命名為澐璟(PANO HARBOUR),全盤提供582伙,包括576伙分層戶及6伙臨海大宅,項目主打兩房至三房單位,當中約有九成單位可望維港景。

戶型分布方面,則涵蓋一至四房單位,實用面積由371平方呎至2,088平方呎,另設平台及頂層特色戶;而臨海大宅實用面積則由4,294平方呎至4,850平方呎。

預計關鍵日期為2024年12月31日;另提供373個車位,住客及車位比例大約1比0.64。

(圖片來源:中新社)

政商界減辣聲不斷

本港樓價跌勢已成,市場人士指「辣招」功效名存實亡,冀政府放寬或撤銷「辣招」。

會德豐地產主席梁志堅認為,本港加息已經醞釀多時,屬於預期之內,相信本港加息步伐不會「跟美國跟得咁急」,因此不虞對樓市構成突如其來的影響。

他強調,現時本港最重要是改善經濟,當經濟穩定,失業人數少,樓市方能回暖,期望本港盡快與內地通關。對於樓市「辣招」,梁志堅形容其功效已是名存實亡,冀政府放寬或撤銷「辣招」。

美聯集團主席黃建業指出,受加息及疫情夾擊,重創港樓,倘若《施政報告》未能提出有效的「救經濟、振樓市」方案,今年樓市下調已成定局。

如跌勢加劇,將禍延地產、銀行、律師等眾多行業,勢必影響香港疫後的經濟復甦,希望特區政府能於《施政報告》中提出更多「招商引資」的方案,吸納中外人才及資金來港,救活經濟,同時能「減辣」,助樓市及早「復常」。

黃建業呼籲政府,從速撤銷或放寬已失效的「辣招」,具體建議包括將15%從價印花稅(AVD)稅率,回復至雙倍印花稅(BSD),為市民換樓開方便之門,活化換樓鏈。

另建議下調買家印花稅(BSD)稅率,或取消BSD稅,以吸引環球人才及資金來港置業。最後是取消額外印花稅(SSD);或可將年期及稅率回復至「加強版」前。

就連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被問到會否調整按揭逆週期措施時亦指,該局首先會看樓市表現,包括價格及交投,但同時會考慮香港經濟、國際經濟、本地失業情況,金管局會一直監察市場,有需要時會繼續研究及調整。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提出可調整外來人才買樓辣稅

立法會第一大黨的民建聯就建議,研究為香港重點產業迫切需要並缺乏的海內外來港專才,提供與香港永久性居民同等的置業稅務待遇。

自由黨則建議,為合資格的優秀海外人才,於本港工作及居住屆滿一定年期後,可獲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例如三年後可獲退還一半;滿七年更可退還全數等。

新民黨亦建議,放寬境外人才首置限制,包括境外人才在港工作及居住滿三年,首次置業可獲免繳交買家印花稅,從價印花稅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

延伸閱讀:大灣區薪酬調查|香港料加薪幅度跑輸廣東省 惟港畢業生讀這兩科起薪點最高

延伸閱讀:《明日戰記》投資啟示:天下一「無肉食」?警匪片可能係成功密碼 |林子俊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