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低價策略逆市救亡、次季利潤勁升335%:反而經濟好轉冇運行?|林子俊
上週一(8月29日),拼多多發布2022年第二季財報,收入31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經營利潤8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5%。
在消息帶動下,拼多多股價一度升超過24%,從上週一(22日)低位至截稿日計,公司股價已經反彈超過五成。
和其他公司盡力粉飾財報不同,拼多多管理層的業績會表現非常謹慎。
談及利潤增長背後的邏輯,很大程度是因為部分推廣和農業項目延期、商務出差減少等偶發因素,影響了本季度的財務表現,不應成為下一季業績的參考指引。
唯上半年業績有出色表現的公司十分罕見,機構依然用資金來嘉許拼多多的表現。
採取低價策略取得成功
在深層的邏輯下,拼多多相對於其同業,更受惠於內地,乃至全球經濟滯漲甚至衰退。
拼多多採取低價策略,已經成功為品牌打上標簽,而部分產品(非知名品牌)的售價和其他品牌價格,存在明顯優勢。
在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消費者對網購商品的價格更加敏感。
事實上,過去即使一直購買品牌貨,現在也願意嘗試花更少的價錢購買其替代品,就算產品質量稍有差距,只要性價比合理,也不是不能接受。
生產廠商在消費疲弱的市道下,去庫存和回籠資金壓力日益增加,現金才是王道的背景下,不少品牌選擇開拓拼多多的銷售渠道,加快貨物流轉。
由於其他的網購品牌,已經有較為成熟的價格體系,減價去庫存的行為,更願意採取拼多多的銷售渠道。
須為長遠發展鋪墊
即使部分商品型號或保質期都不是最新或最佳選擇,卻往往成為消費者最高性價比的選擇。
香港「兩餸飯」的興起,正正是疫情爆發和市道最差的時候,就算利錢低一些,以量取勝也有利可圖。
不過,經濟總會有一日好轉,拼多多也需要為日後長線發展做好鋪墊。
拼多多第一關,是要進入中產的核心消費觀念。
網購貢獻最多的中產,也許因為低價而嘗試使用,但要扭轉其消費習慣,卻要讓中產在平台體驗到品質甚至品味。
拼多多恐怕要花費大量精力,將兩個幾乎是反義詞的概念,套用到同一個品牌。
其次,是出海的戰略。拼多多受惠疫情在短時間內搶佔了部分市場,卻逃不了內地流量枯涸的背景。
事實上,國際市場的天花板很高,卻也面臨大量競爭,目前還看不到公司太多的動作,一旦走錯方向,後果可能是難得的盈利,轉眼會被吞噬。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