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評級起家 Morningstar公私市場全覆蓋
這些「星星」由Morningstar提供,現時就全球逾31萬種互惠基金進行評級,近年收購ESG評級公司Sustainalytics,令評級更加全面。
Morningstar業務並不限於評級,同時涉獵股票分析、信貸評級、指數等,近年收購私人資本市場數據平台Pitchbook,覆蓋面由公開市場,進一步延伸至私人市場。
一般人熟知的Morningstar「星號評級」分為五級,由相應數目的「星星」顯示,透過簡單容易明白的方式,協助投資者篩選合心水的基金。
晨星(亞洲)有限公司亞洲行政總裁張曉海(Nick)說:「Morningstar評級一向維持中立,並不是由金融機構出資進行,我們將至少有三年表現的基金歸類,並且與同組別的基金比較,同組基金中得分最高的10%可獲5星;得分最低的10%則只獲1星。」
加入ESG元素
近年ESG成為投資界的一大主題,不少投資者在進行投資之前,都會了解相關資產於這方面的表現。
「ESG最先於約10年前在歐洲興起,然後去到北美,近五年這個潮流開始影響亞洲,愈來愈多人關心這個議題。」
Morningstar早於2016年引入Morningstar基金可持續性評級,當時與Sustainalytics合作,由對方提供證券層面的底層數據,然後結合Morningstar的評級框架,成為業界首個為互惠基金進行相關評級的機構。
Sustainalytics於歐洲成立,自2016年與 Morningstar合作後,雙方關係不斷升級。
Morningstar於2017年,首次入股該公司,2020年持股量提升至四成,旋於當年4月進行全面收購,Sustainalytics成為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並且維持獨立運作。
「2020年初, Sustainalytics約有600名員工,自Morningstar收購後,於一、兩年來,人才數目已增至超過1,000名。」
Sustainalytics之前的業務主要集中在歐洲,成為Morningstar的子公司後,乘著集團的網絡進一步拓展,因為後者在全球29個地方設有辦公室。
Sustainalytics在亞洲的發展尤其明顯,近兩年內,於香港及新加坡設立團隊,並且正在上海籌備一支規模相對龐大的團隊,主力為綠色債券進行評級。
「自從收購Sustainalytics後,為Morningstar帶來了極大的協同效應,我們可以在不同的評級之中加入ESG元素。」
Sustainalytics提供證券層面的ESG風險評級;加上Morningstar的分析數據進行基金層面的ESG風險分析;此外亦就基金公司的層面進行評級,了解該公司於ESG方面的實踐程度,例如是否將之融入投資流程之中。
除了基金方面的評級外, Morningstar在所有產品之中加入ESG元素,包括股票分析、指數、資產組合管理等。
「現時科技發達,收集數據並不困難,但是一個良好的評級機制,背後要有一套嚴謹的方法論及強大數據庫支持。」
基金以外的業務
ESG雖然是大勢所趨,但也會有Green Washing(漂綠)問題,這是指「掛羊頭、賣狗肉」,企業聲稱重視ESG,其實只是名義上的行動,實際上並非如此。
「由於可持續投資覆蓋的範圍甚廣,因應投資者的目標,可持續投資的定義亦不盡相同,不能簡化以Green Washing看待。我們將進行更多教育和推廣,令投資者認識可持續投資中各種分類及偏好,確保數據用得其所,協助投資者能選擇到合心意的可持續投資產品。」
五至十年前,投資界的主要議題是中國,但凡提到投資,必須涉及中國市場;於兩至三年前開始, ESG取而代之,成為投資界的全新議題,這更加突出Morningstar的價值。
基金評級這是Morningstar賴以起家的產品,亦是集團於全球認受性最高的產品,一直保持中立性,當企業覺得有價值,便會向Morningstar申請授權,使用其「星號評級」或「基金研究評級」等。
Morningstar還有很多其他產品,基金以外的業務,比重較基金業務更大,例如股票研究,在亞洲地區較多私人銀行使用,作為內部的參考,較少公開給一般投資者。
評級方法方面,「星數評級」評級建基於基金過去的表現進行, Morningstar亦有前瞻性的評級「基金研究評級」,當分析員認為能夠長期穩定地較同類基金及基準指數取得較佳的風險調整後回報的基金,方能取得正面評級(包括金、銀、銅);另設中性及負面評級。
私人資本市場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 Morningstar的評級亦引入科技元素,於四至五年前開始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分析及評級,結合Morningstar逾30年的經驗,以及人工智能算法,推出「基金量化評級」,跟「基金研究評級」同樣分五個等級。
Morningstar亦有推出信貸評級,現時是全球第四大的評級公司,業務主要在北美地區;集團亦有推出指數,業務主要在外國,為投資公司提供進行參考的指標。
以上提到的服務主要集中於公開市場,其實還有不少資金在私人市場流動,後者亦有不少資產類別,例如私募基金等。
Morningstar於六年前收購Pitchbook,這是一個全球全面的平台,提供私人資本市場的數據、研究及技術,涵蓋創投基金,私募基金及併購範疇;Pitchbook可以擔當中間人的角色,為投資者及初創公司進行配對,促成投資機會。
「Pitchbook的業務快速增長,過去十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逾50%,其中亞洲地區的增長更為強勁。」
至於香港業務方面, Morningstar受惠於中央開放金融的政策,鼓勵中資金融公司向外走,令香港成為這些企業的踏腳石,因而令香港Morningstar於過去一至兩年的業務受到正面影響。
此外,國家推動大灣區融合,推出理財通、基金互認、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互認等措施,由於Morningstar在中、港兩地均有大量數據,而且採取相同的方法論,令兩地數據具有可比性,因而帶動公司業務增長。
與旅行社混淆
Nick是Morningstar亞洲區的首名員工,他於2000年加入集團出任高級程式分析員,當時他父母還以為他加入旅行社。
Nick擁有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商務學位及多倫多大學的信息研究系統碩士學位,而Morningstar是美國公司, 他需要在亞洲區由零開始建立數據庫。
「最初『搵客』相當困難,當我們向潛在客戶推介服務時,對方聽見我們的名字,便推說不需要旅行相關服務,令我們哭笑不得。」
默默耕耘兩年, Morningstar終於接到首個大客,一間著名的本地銀行需要建立基金資料庫,對基建系統及方案的要求相當高。
「項目開始首兩年,我曾經需要工作至凌晨兩、三時;翌日早上八、九時又再開工,很多時間清晨已被客戶電話吵醒。」
自從與該銀行建立關係後, Morningstar推銷服務時變得較為容易,人們開始了解他們並不是旅行社。
Morningstar於2003年進入內地市場,由Nick擔任開荒牛,業務快速增長。
「ESG概念在內地快速萌芽,內地公司需要走向國際,均需要獨立第三方公司所做的評級,才能吸引國際化的投資者。」
Morningstar早已加入「負責任投資原則協定」,並於2020年在內地推出晨星基金定性評級,為當地首個由外資獨立第三方研究機構發布的基金定性評級。
由於內地幅員廣闊, 集團決定在內地成為一個專屬的獨立團隊, Nick於數年前開始不再負責內地市場,現時負責香港、新加坡、台灣、泰國及東南亞市場的業務策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