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以住公屋為榮
筆者:「有乜咁開心?收到份好正的生日禮物?」
朋友:「係呀,咁大個仔,最正嘅生日禮物。」
筆者:「點正法先?」
朋友:「有咗佢,以後生活無憂,盡情洗錢,吃喝玩樂。」
筆者:「咁緊要?有人送咗張信用卡俾你?」
朋友:「唔係呀,我輪到公屋呀,仲要係沙田呀。」
筆者:「……」
房署公布公屋輪候人數高達28.5萬人,創歷史新高。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由平均三年增至3.6年。當中非長者一人申請超過14萬宗,即是總數的一半。最恐怖的是,新登記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學生竟然佔四成,當中不少是大學生。
不難想像,這個趨勢將會加劇。細心想想,這只是土地問題、房屋問題嗎?其實,最主要是社會結構問題、心態問題。
年青人並未有迫切住屋需要
因為公屋已經不是為照顧有需要人士而設的社會福利,而是眾人心目中的六合彩。有急切需要的弱勢社群固然會申請,但現在是沒有急切需要的,例如正在唸大學的年青人,都爭相去申請。
「需要」與「想要」是兩回事,所謂需要,就是生活必需品,例如沒有工作能力的長者,或長期病患沒有能力照顧子女的父母,他們沒有經濟能力,沒有公屋就吃不飽、穿不暖,甚至要露宿街頭,這就是「需要」。
年青人、學生想要離開父母,自己搬出來住享受獨立生活,沒有公屋是不會吃不飽、穿不暖的,更不會露宿街頭,只是在家裡住多幾年而已,只要多工作幾年,就有能力買樓、租樓。
當然很多年青人會反駁說,現在樓價那麼貴,怎麼買呢?事實上,我們身邊無數有心置業上流的80後、90後年青同學,已經一個又一個成功上車,早幾年起步的,今天已經有兩層樓、三層樓甚至更多。短短幾年的努力,就換來下半輩子的豐盛生活,分別就是在於有沒有去學習、嘗試,及是否願意付出而已。
正如筆者的朋友,他有需要嗎?他跟朋友開舖搞食肆,每個月搵幾萬元,租住700呎村屋,有車、有名錶、有名牌袋,每年去幾次旅行,用女朋友名出糧,自己與家人申請公屋,目的只是想慳番租金,多啲錢洗而已。
靠自己心態已變
上世紀70年代或以前成長的朋友應該會有同感,兒時父母就教育我們,做人要靠自己,談到公屋、綜援,他們的態度是:「有手有腳,點解要靠政府救濟?」
我們這一代,畢業後與父母同住是理所當然的,結婚之後才成家,才搬出去。今時今日,年青人畢業就要獨立生活,有住屋需要了,對於公屋,他們會覺得我們這一代的想法很戇居。
正如筆者朋友說:「有食唔食,罪大惡極!」就連筆者的父母都變了:「有得攞唔攞,咪又係俾晒新移民!」
連父母都棄暗投明,筆者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接受吧!有得攞,點解唔攞?點解要捱?人各有志,筆者不反對年青人排公屋,別埋怨為甚麼別人有自住樓、樓收租、有百倍千倍的財富就好了。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是多少?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大約…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九龍區有哪些大型屋苑放盤呎價最低?
九龍區不少受歡迎的大型屋苑呎價對比上月都有回落…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