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一解密|買樓有隱藏財路可翻倍 加息都唔驚﹗
樓價只會高企不會跌,已是香港人的刻板印象,但進入高息週期,這個從「沙士」後持續近18年的神話,或將告一段落。
這種虛怯屬有跡可尋。形象上長期是樓市大好友的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剛於6月公開了對港樓的憂慮,認為目前樓巿環境較為複雜,令樓市現階段沒有大升空間,樓價會反覆波動,以下跌而言,跌幅可達5%。當時施永青指出,加息步伐和內地經濟下行等因素,都有機會左右投資氣氛和入市意欲。
今期《封面故事》訪問了另一位樓市專家、人稱「Ken Sir」的呂宇健,他的看法比施永青更淡,點出美國急速「收水」的殺傷力,不只於按揭利息成本可能上升,而且會令現金的存款利息增急,回報率名義上高過買樓收租。
「當存款利息高過3厘,而物業投資低過3厘,就無人投資物業,因為定期存款無風險㗎喎。」
這不是未來式的事,而是現在式,問題會在未來半年日益深化,因為據美國芝商所統計投資者對聯儲局利率走勢的預測,今年底很大機率達3.25厘至3.5厘,是現水平的
1倍,屆時縱然是香港的銀行體系,也有壓力要跟隨加息;否則在聯繫匯率的結構下,存戶會把資金換成美元造定存,收取高利息。
因此可以推定,一旦本港銀行界在下半年提高定存利率,到時港元的定存回報率很大機會高於現時的3厘,投資者會更傾向做定存收息,多於買樓收租。畢竟不只沒有風險,更是省卻睇盤、調查物業、佣金和律師費等程序和成本。
倘若偏要反其道行之,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那麼此際買樓便相當考究技術與功力。
今次,呂宇健不吝公開逆市下投資物業賺以倍計的策略,即部署舊樓單位換取收購重建,從重建物業的升值推算模型,到市建局計算賠償機制,都一一拆解;即使是手上已有樓的業主,他都有橋分享如何技術性離場,以避開未來三年樓價的潛在跌幅。
在高息的金融環境下,「有樓無高潮」並非無解的困局,有知識自有應對之策。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