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復甦 病毒不斷演化 為經濟要當新冠風土病?|力奇
首先是疫情,表面的形勢看似不甚樂觀,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幹事Kristalina Georgieva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小組表示,內地的「清零」政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遏制了疫情;但作為主要商品供應國,這些限制對內地和全球經濟構成負擔。
內地需評估應對疫情方式
她認為,鑒於Omicron的高傳染性,內地會否重新評估應對疫情的最佳方式至關重要,疫情造成的中斷,以及消費恢復的程度不及預期,是導致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的原因,這給世界其他國家帶來擔憂。
然而,市場包括筆者在內也有憧憬Omicron的流行成為一種活病毒疫苗,將新冠疫情從大流行(Pandemic)病演變為風土病(Endemic)。
不過,美國白宮首席醫學顧問Anthony Fauci表示,這仍然是懸而未決。
畢竟,病毒變異有機會逃脫疫苗和感染提供的部分免疫反應,而新的變異株,有機會不斷出現,故存在很多的不確定。
Fauci認為,針對特定變異病毒株的疫苗,並不是應對新冠的最佳方式;需要能夠針對所有病毒株的疫苗,應努力尋找哪個機制,能對現在及潛在病毒株的共性引起反應。
由於Omicron的傳染性非常高,高到「清零」政策有機會變得不切實際。
隨著感染COVID的民眾住院率降低,更多的國家會將限制解除,病毒或得到更多變異的機會,故最壞情況是變種病毒突破免疫反應,增強了殺傷力,疫情再度失控。
惟Fauci指,即使出現最壞情況,相信疫苗仍可保護受感染者免於出現重症。
疫苗接種逼使病毒不斷演化
雖然,最壞情況的可能性一定存在,但病毒的演化軌跡,大多向好的一面發展。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人體藉疫苗或感染刺激免疫系統對抗病毒,因而壓迫新冠病毒基因變種,試圖擺脱人類的免疫系統,這些基因突變,也同時降低病毒在肺部的繁殖效率。
他領導的研究小組,透過一系列細胞和小鼠模型,發現在人類肺部及腸道上皮細胞的實驗中,Omicron活病毒的複製量,比野生型原始毒株及Alpha、Beta和Delta等為低,有機會成為一種溫和、只導致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
研究稱,當前的全球疫苗接種策略,已逼使病毒進入新的進化軌跡,藉降低複製適應性,以換取更好的免疫逃逸。
根據這個發展,疫苗接種包括額外加強針,可能會進一步引導病毒突變及減弱。
美國通脹問題持續困擾
另一個熱門話題則是通脹,假若Omicron真的遁風土病的軌跡發展,需求端的壓力確有機會更大。
白宮總經濟師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Joseph Stiglitz認為,美國聯邦儲備局是過遲出手,惟不宜單靠加息對付通脹,因為貨幣政策不足以解決供應鏈瓶頸問題,而美國勞動參與率仍然較正常為低。
美國前財長Lawrence Summers則不贊同高估供應鏈瓶頸對物價上升的影響,對貪婪或特定行業問題的誤診,增加了經濟衰退的風險。
他相信美國正朝根深蒂固的通脹邁進,料工資增長和勞動力短缺皆將升高,美國債息率於未來一至兩年顯著上升。
對沖基金名宿Bill Ackmanm建議,聯儲局在3月應該加息半厘,以震懾市場及令人產生敬畏,才能有效降低通脹預期,並質疑今年加息三次至四次是否足夠。
現任美國財長耶倫則預期,通脹率按年升幅全年大部分時間保持在2%以上;但成功控制疫情引發的供應鏈瓶頸問題後,通脹在年底時將回落至正常水平,即按年升幅靠近2%。
事實上,有分析認為,從環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看來,環球供應商的配送時間似乎在2021年10月已見頂,新訂單持續上升的同時,產出指數的改善幅度更大,顯示兩者之間的差距收窄,趨於平衡。
上述疫情及通脹變化,相信持續為2022年金融市場的主線,牽動的資金流向,絕對是舉足輕重。
簡言之,倘若疫情向好而通脹回落,處交易端左側的疫情復甦股及美國增長股將湧現不同機會;否則,便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