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美國加息 港府都未必會跟!樓價將會繼續推高 因為有兩個原因

投資

廣告

本地樓市近日要面對的利淡因素不少,先有日前《路透》報道,中央要求本港地產商協助解決房屋短缺問題,表明市場「遊戲規則已經改變」,近日再有多國發表鷹派言論,投資者怕美國加息香港會跟隨。

種種的因素令投資者卻步,據差估署最新數據顯示,9月私樓售價指數報396.3點,按月跌0.4%,並由7月的歷史高位398.2點,連跌兩個月;總結今年首九個月,樓價則累升4.32%(見圖表一)。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加息等因素,使市場觀望氣氛濃,物業成交量縮減。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認為樓市最近的冷卻是好事,「冷靜是好事,讓更多人有機會買樓。」

汪敦敬長線仍看好樓市,認為部分利淡因素影響並非太大,尤其是美國「收水」。

「我對美國加息嗤之以鼻,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欠債人,不相信他會加息讓債主們得益。」

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直言,不應盡信美國言論,他認為,美國一方面說自己會減買債,另一方面又提高債務上限,有自相矛盾之嫌。

本港未必會跟隨加息

汪敦敬續指,即使美國明年加息,香港銀行也未必跟隨,畢竟本港銀行體系結餘仍然高企。
截至本週三(10月27日),本港銀行體系總結餘為4,174.6億元(見圖表二)。

就算美國加息 港府都未必會跟!樓價將會繼續推高 因為有兩個原因

金管局甚至要抽走部分結餘,在9月10月逐步增發共400億元外滙基金票據,因此銀行體系總結餘被轉移至外滙基金票據及債券,繼而結餘近日有所回落,但仍處於過去20多年來較高的位置。

上週金管局宣布繼續增發外滙基金票據,並於2021年11月2日、9日、16日、23日及30日,以及12月7日、14日及21日,舉行的八次定期投標中,每次增發50億元的91日期外滙基金票據。

由於本港銀行「水浸」,即使香港的最優惠利率不跟隨美國加息,在資金充裕環境下,港元拆息攀升的速度預計亦會較慢,所以理論上,是沒有跟隨加息的需要。

汪敦敬補充,不跟隨加息的後果,是港元有機會流出,但幾年前已發生了,香港也能應付。

參考上一輪美國加息週期,美國聯邦備儲局合共加息九次,累計達2.25厘。

香港才加息一次0.25厘,倘美國明年加息,香港未必會立即跟隨。

「結餘吸極都仍有好多,相信本港會為了銀行生意而不加息;加上目前經濟不好,未看到有條件加息。」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亦預測息率持續低企。

不過,聯儲局的「鷹派」言論的,確嚇怕本地物業投資者。黃良昇認為,近日樓市升不上去,原因是市場仍在觀望聯儲局發放縮減買債、加息時間表,他認為謹慎的情緒會持續整個第四季。

通脹推高樓價

即使香港真的跟隨加息,汪敦敬認為也不致於讓樓價大跌,原因是二手樓的按揭有3厘壓力測試,即使加息,對買家的財政壓力相信也不大。
黃良昇預計,樓價將回軟約2%至3%,他認為整個第四季都樓市都在回軟之中。他預計,明年的農歷新年,情況將有所逆轉,原因是新的推動因素屆時會出現。

「銀紙泛濫早已是路人皆知;加上縮減買債勢在必行,銀根膨脹很難再成為推高樓價的原因,市場需要新的動力,才能下一波推高樓價。」

他認為,新的推動因素亦非本地經濟好轉,而是通脹。

「通脹比想像中來得快。」他預計到了農暦新年假期,香港人就會感受到通脹。他指,香港多類商品主要靠入口,生產鏈成本上升對香港物價影響很大。

當通脹傳導到香港,他認為樓價就會繼續上,因為通脹會蠶食財富,購買力下降,但考慮到香港投資類別單一化,物業成為了香港人保值的唯一出路,「可惜政府沒有發行高息債券;否則,香港人也有其他投資選擇。」

就算美國加息 港府都未必會跟!樓價將會繼續推高 因為有兩個原因

大興土木追不到需求

汪敦敬則指出另一個重大因素,他認為這是長遠的樓價上升的重因。

特首林鄭月娥公布的《施政報告》中,指會「大興土木」重新規劃香港未來發展,重點推出「北部都會區」,興建多條新鐵路,包括白石角建新港鐵站等。

港府在2018年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調整至七三比,進一步加大政策力度興建更多公營房屋。

《施政報告》指,可望於未來10年,提供約40萬至50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假設至少有40萬個單位供應,若以「七三比」興建公、私營房屋,即私樓也只提供了12萬個,即每年供應的私人住宅單位只有12,000個。

汪敦敬認為私樓的供應仍不足以應付需求,更難推跌樓價,「為了滿足公、私營房屋建房比例,未來10年私樓的數字並非很多,遠遠少於90年代的平均數。」

他甚至認為,《施政報告》在製造短期供應著墨不多,私樓長線供應亦未理想,結果是樓價穩步上升,相信未來仍然是地產商的「蜜月期」。
同時,他看不到《施政報告》有任何對地產商的不利消息,所謂的「遊戲規則」改變難於此刻見到。

大興土木追不到需求,造成的可能是進一步推高樓價,「我們面對量化貨幣了十年,全球多國疫後更是百廢待興,各國都要大興土木振興經濟,似乎香港也要效法。」

他認為《施政報告》會大幅推高建築成本,發展商、工程界等相關行業的工資亦會上升,但不受惠的行業的人,工資則升得較慢。

「大興土木一向是內地振興經濟的方法,今次的《施政報告》令不少人未來增加財富,但財富分布沒有兼顧好,而沒有房屋供應卻未做好,有人買唔到樓,樓價自然會貴,未來樓價仍然有力上升,除非《施政報告》改變了一些時間表。」

他認為《施政報告》要有一些補充方案。不過他強調,今次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未來需要有持續好的施政,亦期望中央加大力度。

瑞銀:香港泡沫風險排全球第三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投資長辦公室日前公布《2021年瑞銀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調查於2020年中至2021年中的一年內,全球25個主要城市經通脹調整後的樓價增長平均約6%,創2014年以來最高,其中,香港在泡沫風險水平排名中排全球第三。

泡沫風險水平排名前五的市場包括:法蘭克福、多倫多、香港、慕尼黑和蘇黎世。溫哥華和斯德哥爾摩均重新進入泡沫風險區;只有馬德里、米蘭和華沙的估值仍然合理,杜拜則是唯一一個被低估及出現按年衰退的市場。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