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業績亮麗可繼續發夢 3隻優質「市夢股」 其中一隻上市一年多爆升13倍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unsplash
「市夢股」的佼佼者相信是特斯拉(Tesla,美股代號:TSLA),全憑上季的佳績,股價再現上升動力。
Tesla於7月26日公布第二季度業績,業績全面超預期,收入多達119.6億美元,按年接近翻倍;淨利潤首次站上10億美元,按年增近10倍,按季增超3倍。
值得留意的是,Tesla實現服務業務營利達9.5億美元,按年增95%,反映成本費用控制得宜,盈利能力強。股價近日企穩700美元。
TSLA:大好友預測應驗
Ark Invest基金掌舵人Cathie Wood一直都看好Tesla股價走勢,更採取「愈跌愈買」的策略。她認為,創新科技有助降低成本,改善企業的盈利能力。如今,Tesla確實做到了。
Tesla次季毛利率為24.1%,創2018年以來的最佳水平;同時,費用率創201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可見,Tesla做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經營理念,公司正逐步兌現交付量提升、盈利上升的長期承諾。
亮麗的業績成為買入Tesla股票強而有力的原因,加上其不斷推出以創新科技為基礎的新服務,股票隨時再「發夢」高飛。
惟關鍵仍在自動駕駛的研發進程。在剛剛過去的Tesla「人工智能日」(AI Day),Tesla展示了與AI相關的成果與應用,尤其是應用於車輛的自動輔助駕駛。
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曾在2019年4月的AI日誇口,指到了2020年年中,Tesla將擁有超過100萬輛的自駕車,人類在駕駛時都可以睡覺。
不過,事到如今,這個諾言仍未兌現到。馬斯克近月一改說法,指Tesla的車輛「還無法全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系統(FSD)實驗版本Beta 9.2「實際上不是很好」。
「Autopilot/AI團隊正努力以最快速度改善系統,我們嘗試為高速公路和城市街道鋪設堆棧,但這需要大規模神經網絡特訓。」
COIN:虛幣強勢帶挈
同樣有業績支撐的「市夢股」是虛擬貨幣交易所Coinbase(美股代號:COIN),適逢幣市回暖,用戶數量及交易額有望增長,從而推動股價進一步走強。
Coinbase上季錄得22.3億美元的收入,按年增10倍;交易額增至4,620億美元,高過首季的3,350億美元;淨利潤為16億美元,按年大增49倍。
與第一季相比,Coinbase每月的交易用戶增加了44%,達到880萬人,總用戶由5,600萬增加至6,800萬(見圖表)。
如此強勁的業績帶動Coinbase股價即升3%,但該公司警告,今季的每月交易用戶數量及交易額將減少。
Coinbase指出,7月的每月交易用戶大幅下降至630萬人,與首季數據差不多,而交易額只有570億美元。雖然8月的數據略高於此,但該公司料,第三季的數據仍低於上季。
儘管如此,比特幣日前已升穿50,000萬美元,只要持續強勢,就算熱潮不及以往,Coinbase今季的季績仍然樂觀,有機會比管理層預計的好,屆時或提振股價。
Coinbase的表現除了寄望於比特幣,還可看以太幣。該公司指,在DeFi和NFT生態系統的推動下,以太坊上季在於其平台上的交易量,首次超越比特幣;該季總交易量有24%為比特幣,低於第一季的39%。
比特幣與以太幣的特性和性質不盡相同,走勢也未必同步。前者在4月中創新高後回落,至7月20日才觸底反彈;後者的新高在5月中,同樣地股價回落,直至7月20日反彈,下跌的時間較比特幣短。
幣市甚為波動,不想冒險直接買幣的投資者,除了可買入Coinbase,不妨留意這一間「比特幣銀行」。
SI:一年多升13倍
愈來愈多銀行及金融機構接納比特幣,包括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美股代號:BK) 、Visa(美股代號:V)、萬事達卡(Mastercard,美股代號:MA)和貝萊德(BlackRock,美股代號:BLK)。這些都可被視為比特幣概念股。
惟鮮有金融機構像銀門資本公司(Silvergate Capital,美股代號:SI)一樣,只專注於虛幣業務。該公司在2019年上市,直至股價在短短一年多,急升近13倍,至今年2月的170美元高位。
銀門資本的定位比較像Coinbase,提供平台予投資者,但這個並非交易平台,而是存款平台:銀門交易網(Silvergate Exchange Network,SEN)。銀門資本擁有約50億美元的虛幣存款,客戶可隨時將美元轉移到虛幣交易所。
SEN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作為一個即時支付網絡,提供「24/7」全天候服務,讓客戶即時轉移不同交易平台的美元;Coinbase、Binance等著名的虛幣交易平台都有用SEN。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