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點解要整頓各行各業?點解要推冧個市?因為好多人頭|李聲揚
7月25日,筆者才說到恒生指數不過是跌回年初水平,但很多人已經輸錢。結果接連兩日恒指就累跌2,000多點,累跌8%,可算是小股災。
撰文:李聲揚|圖片:unsplash
完稿之時,恒指在週三(28日)反彈,後續發展如何仍是未知數。港股持倉當然也要輸錢,但跌幅比三大指數低,況且還有天天新高的美股持倉支持。
話說回來,但凡股市波動,很多朋友都問三個問題:為甚麼跌?跌到何時?甚麼位見底?筆者在Patreon亦有詳細探討。 先答「跌到幾時」,大市見底或見頂與否,從來不是以天數計算。
現實是港股之後每天跌100點或10,000點,見底的時間都會不同。 至於跌到何時見底?首先,不可能用現在和五年、十年前的股市對比,銀紙印了很多,恒指不會跌回100點。
股市看的不是點數,是估值。 若然將現時情況和去年2月、3月疫情下的股災比較,就比較有意義,反正各公司的規模沒有大變動,可參考一下當時恒指的水平。 當然有人會認為2020年美國有無限量化寬鬆政策(QE)救市,現在沒有。的確是,但又要想想去年是全球危機,現在明顯不是。再不停的想,根本沒有兩次跌市是一樣,所以只是參考。
同樣地,讀者亦可以參考2008年,或者2015/2016年,恒指跌至何等估值才見底。留意是估值,不是點數。 不過為免大家有錯誤期望,筆者先要聲明,所謂見底的水平極其難捉,只能給出一個相當大的區間。事實上,每次股災見底,往往是「大奇蹟日」單日轉向,波幅近3,000點。如何能捉到最低位?答案是不可能,只可靠運氣。
至於跌市原因為何?投資者固然知道是監管風暴,最初是對科企,然後是私營教育公司。 科企大跌拖低股市可以理解,但教育股根本沒有一隻是指數成分股,為何教育股股價大瀉,會波及其他公司? 常見的說法是,投資者擔心昨天是科技股,今天是教育股,下次遭整治的行業不知是哪一個,最後人人不敢買中資股。
此外,跌市當然傳聞多,更有人說美國禁止基金買中港股(筆者相當懷疑,看看連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如此亂來也要依足手續)。 可以肯定的是,政府才不會理會國家股民,或是外資投資者輸錢,閣下的賺蝕絶非領導人重視的課題。但為何政府會做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打擊科企當然有政治考慮,其他行業呢?
真正的關鍵在於VIE,就是「代客泊車」和「人頭」,政府一直想整治,也早有人提過風險。 然而,投資者像哲學故事中的「羅素雞」一樣,之前每天都好地地,當然認為接下來也是如此——until it isn’t。 回想一下,最關鍵的事件是政府要求滴滴出行(美股代號:DIDI)暫緩在美國上市。 滴滴理論上是開曼群島公司,所以要去美國上市,政府不能干涉。
只是理論還理論,現實是貴公司的業務在內地,如何有力和政府作對? VIE最初就是為了鑽法律空子,企圖繞過外資持股限制,將境內公司的收益,以服務費之類名目,移至境外企業。
中美關係好時,領導人還隻眼開隻眼閉。但如今情況下,居然可以有敏感行業的公司引入大量外資股東(滴滴的原罪),然後可以不聽勸告堅持到美國上市,這是否合符國情?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