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黎世香港獲新牌照 推貼地產品及服務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由受訪者提供
蘇黎世保險(香港)行政總裁許金桂指出,此舉更加貼合本地市場需求,產品設計亦與時並進,配合科技元素,推動香港業務成長。蘇黎世香港於1961年進入本港市場,在港推出多元化的保險產品,以往長期人壽業務以海外牌照經營,近期投資數億元籌備新牌照,最近獲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正式授予本地人壽保險牌照。
蘇黎世保險(香港)行政總裁許金桂說:「本地牌照可以彌補海外牌照之不足,更靈活和快捷地滿足本地市場需求,產品或服務開發可以因應本地顧客意見調整,使設計保障計劃時更有彈性。」
本地牌照增彈性
蘇黎世香港成立全新本地人壽保險公司,新牌照將促進集團建立更完善及靈活的生態系統、拓展業務版圖,籌備至今增加約20%人手,並將繼續招聘。因應取得新牌照,蘇黎世香港出兩種新產品,包括投資相連壽險及定期人壽保障計劃「瑞安心」。

近年市場流行具有傳承功能的人壽保險產品,但較多是儲蓄計劃及年金,蘇黎世香港的產品是市場上較少具有相關功能的投資相連壽險,容許更改保單持有人及受保人,達到劃財富傳承的目標。自金融海嘯後,各國推出無限量化寬鬆政策(QE),令利率維持低水平,而通脹一直高於利率,令閒置資金不停貶值,不少人將目光轉向資產,務求獲得更佳回報,因此過去數年投資相連壽險大受市場歡迎。
近年港人對人壽保險產品的觀感,已不再限於提供身故保障,而是被視為財富管理工具,用以保障財富、增值投資組合、傳承規劃及舒緩債務風險等目標,滿足人生各階段的財務需要及抵禦未知的財務風險。

「瑞安心」是定期壽險,設有10及20年兩個保障年期,期內保費保證不變,而保障額愈高,按比例的保費愈低。以30歲非吸煙男性為例,每日保費可低至7元,保障額達200萬元;若選擇800萬元保障額,每日保費約16元,即支付約兩倍保費可獲四倍保障額。
在新產品帶動下,蘇黎世香港今年首季人壽保險新造業務錄得佳績,年度化保費總額按季升逾50%。蘇黎世香港不設代理團隊,人壽保險產品主要透過獨立理財顧問銷售,由於獨立理財顧問代表顧客在市場上物色合適產品,因此產品設計必須夠吸引,才能夠吸引獨立理財顧問向顧客推介。
為了方便獨立理財顧問,蘇黎世香港推出名為「ZOOM」的手機應用程式(App),可以在此為客戶作財務分析、風險評估、制定客戶建議書等服務,並且內置多個功能,如搜尋器、身分證掃描器及簽名提示等,協助獨立理財顧問處理業務。
推動數碼化進程
蘇黎世香港亦為顧客推出全新線上自助平台MyZurich Life,除基本的保單管理,如查詢保單狀況及保費繳交記錄外,顧客可隨時更新風險承擔能力問卷,購買適合的產品,亦可以查閱保單投資組合,如基金價格、交易紀錄及隨時調配投資組合。
「疫情加速各行各業數碼化發展,公司亦拓展多個數碼化渠道,配合市場趨勢,事實上我們很早便開始利用科技提升服務。」
保險分為兩大範疇,除了人壽業務外,還有一般保險業務,蘇黎世香港於後者範疇推出多元化產品,按毛保費計算,多年來一直穩佔市場首五名之內。蘇黎世香港採用多渠道策略銷售一般保險產品,包括銀行、代理、經紀及數碼平台等,集團於2000年代初期,推出商業對商業(B2B)網站,促進及優化業務夥伴與客戶的銷售過程,提升營運效率。
2013年,蘇黎世香港推出Zurich HK手機App,方便顧客在此投保及理賠,使用情況一直不俗,自去年疫情以來,令更多人轉向數碼渠道。蘇黎世香港的一般保險產品,涵蓋醫療、意外、旅遊、家居財物、汽車、僱傭、勞工、中小企及跨國公司等,並且在多個類別佔有領導地位。去年開始,全球外遊活動嚴重受阻,旅遊保險自然受到影響,然而蘇黎世香港於過去一年半,財產、汽車、工程險及勞工保險均錄得增長。
「今年首兩季,個人意外及家居財物保險,網上銷售按年增長逾三成,而一般保險整體約四成的理賠均可在線上完成。」
蘇黎世香港繼續投放資源推動數碼化,包括推行自動化流程、聘請數據科學家進行大數據分析等。保險產品的發展方向還包括平等權益,相關保險產品的保障範圍方面擴闊至同住家人或同居伴侶 ,將家的含義拓展至非直系親屬。另一點是可持續發展,於家居財物保險的範疇,若客戶為損毀的電器申請賠償,蘇黎世香港將為相同或更高能源標籤的電器提供額外補貼。

仍然存在保障空隙
「當疫情穩定,中港兩地恢復通關,人們於大灣區來往更加頻繁,蘇黎世香港的保險產品亦會加入大灣區元素,配合生活模式的改變。」
蘇黎世香港的旅遊保險早已為疫情需要提供保障,包括確診牽涉的醫療費用,亦計劃拓展至涵蓋未知的疫病,並已著手研發產品,迎接通關。至於汽車保險,亦計劃加入大灣區元素,例如私家車在內地自駕遊期間出現問題,需要緊急維修,相關費用亦有保障。
許金桂加入保險行業逾30年,見證了市場變化,無論企業或個人層面,於保險方面仍然存在保障空隙,因為面對的風險每天都不相同,故市場仍有發展空間。以個人層面而言,因應不同的人生階段,例如單身、成家立室、退休有不同的保險需要,因此並非「買了」保險就可以一勞永逸,應該不時檢視自身風險作出調整。至於企業,營商環境變得愈來愈複雜,例如近年面對網絡風險,風險亦變得複雜,而風險與風險之間相互掛鉤,因此需要專業的風險評估分析,再購買合適的保險。
蘇黎世香港需要全面照顧顧客的需要,同一名顧客可能會同時購買人壽及一般保險,一般人不會知道兩者的分別,個別公司會由不同的員工照顧客戶,容易惹起混淆,蘇黎世香港著力令保險變得平易近人,讓顧客隨時享受無縫體驗。近年科技席捲保險業,數碼化可以提升效率及顧客體驗,然而並不是所有範疇均能夠全部由科技解決,仍然需要人性化的服務。
「根據內部統計數字,近四成顧客表示需要人性化的協助,故我們為前線員工提供充足的培訓,包括產品知識、同理心等,確保能夠解決顧客的問題。」許金桂說。

最真實一刻
許金桂於1989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的工商管理系,是中大首屆暫取生,即中六入讀大學,修讀四年大學課程。畢業後,許金桂成為太古集團的管理培訓生,翌年加入保險部,自此與保險結下不解緣。蘇黎世香港辦公室在港島東中心,前身是益利工業大廈,當時其中一間工廠發生火警,許金桂負責進行理賠工作。
「理賠可以說是保險的『最真實一刻』,驗證保險的作用,我處理過很多企業及個人的理賠個案,令我們明白保險公司需要『急顧客所急、需顧客所需』的道理。」在理賠部工作期間,許金桂穿著整齊西服,到訪客戶的辦公地點,向對方清楚解釋條文及理賠情況。「很多人聽到保險便想到推銷(sell),其實保險的精髓是服務(serve),長期服務才是重點所在。」許金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