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為避免第二季利潤因比特幣重挫 或會「彈弓手」清倉至少一萬粒 新一輪幣災即將來臨

Tesla為免第二季利潤因比特幣重挫 或會「彈弓手」賣至少一萬粒 新一輪幣災即將來臨

投資

廣告

Tesla(美股代號:TSLA)馬斯克(Elon Musk)在今年初將以Tesla名義投字資了15億美元的比特幣。比特幣早前一路狂奔,Tesla亦在高位套現部分比特幣,獲利超過13億美元,遠超造車所帶來1,500萬美元的利潤。雖然現在比特幣價格暴跌,但公司賬面利潤依然非常可觀。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Unsplash、am730

比特幣巨大利潤背後的危險

可是,巨大利潤後也暗藏危機。Tesla對比特幣投資所使用的特殊會計規則之下,很可能Tesla將被迫在第二季度財報中計入一筆「減值」(impairment)。

Tesla在第一季度的財報當中,披露了有關投資比特幣的數據,例如買進數量,買入價格,利潤等等。

資料顯示,截至3月31日,Tesla總計有價值24.8億美元的比特幣,根據當日58,919美元的收盤價格,可以大致計算出Tesla持有4.21萬枚比特幣左右。

從2月上旬到3月底,特斯拉售出了自己持有的10%比特幣,價值2.68億美元,而買入價格是1.4億美元,獲利1.28億美元。這意味著,Tesla在高峰時期曾擁有約4.68萬枚比特幣。

將Tesla賬面上的,以及賣掉的比特幣合計起來,他們當初持有的總價值一度超過27億美元。Tesla以平均3.2萬美元購入的每一枚比特幣,第一季度結束時價格已經接近5.9萬美元。

Tesla為避免第二季利潤因比特幣重挫 或會「彈弓手」清倉至少一萬粒 新一輪幣災即將來臨

根據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的規定,虛擬貨幣應該視為「期限不定的無形資產」,企業可以有多種在資產負債表當中處置虛擬資產的方法,Tesla所選的是「季度當中隨時減值的方法」。

簡單來說,當比特幣的價格跌低於Tesla的購入價格,賬面就會計入相應的虧損;但若價格漲到「現存價值」之上時,除非Tesla賣掉比特幣,否則不能將之計算為利潤。

舉個例子,若Tesla的比特幣當中有一部分是在2月暴漲後才購入,假設以3.5萬美元的價格買入,而5月19日,比特幣價格跌到了3.1萬美元,他們就必須為每一枚比特幣做出4,000美元的減值,即是以後比特幣價格回升,Tesla也不能取消這些減值。

事實上,在第一季度當中,Tesla的部分比特幣就曾經跌到了買入價之下,出現了2,700萬美元的減值。不過,其大部分的比特幣買入價都不受影響,Tesla才能夠在賣出10%的比特幣情況下,仍然實現了可觀的利潤。

馬斯克極可能為避減值 賣比特幣「填氹」

本月中,馬斯克以「環保問題」叫停Tesla以比特幣支付購車的方案。不少投資者都擔心Tesla會清倉比特幣,馬斯克後來澄清,Tesla沒有打算賣掉餘下的比特幣。

若馬斯克不說謊,Tesla目前依然持有餘下90%的比特幣,即4.21萬枚比特幣。

不過,比特幣「今時唔同往日」。4月中,比特幣曾暴升至64,863美元歷史高點,當時Tesla所擁的比特幣一度價值27.3億美元,未兌現利潤約13.6億美元,比第一季度結束時高出1.5億美元。

好景不常,從此之後,比特幣價格暴跌40%以上,若以現價3.8萬美元左右水平計算,Tesla13.6億美元的未兌現利得,也縮水到3.78億美元。

Tesla為避免第二季利潤因比特幣重挫 或會「彈弓手」清倉至少一萬粒 新一輪幣災即將來臨

上文提到「減值」的概念,若然Tesla所持有的比特幣買入價,高於本月比特幣價格的最低點,都會形成減值情況。

第二季度當中,比特幣價格的最低點為5月19日,報30,682美元。而Tesla當初是在1月1日到2月8日期間購買比特幣,平均價格3.16萬美元,這意味著,當中絕對有部分比特幣的價格是高於30,682美元的。

做一個最簡單的假設,將Tesla這4.21萬枚比特幣一分為二,其中一半是以2.95萬美元價格購入,另外一半是3.37萬美元。在這情況下,那超過平均價格的一半與5月19日低點相比,意味著第二季度的相應減值為6,500萬美元。

對比起上季利潤,這數字實屬「雞毛蒜皮」。但亦投資心態上來看,絕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會認為,曾經賺大錢的比特幣,如今竟虧錢了。

要避免這情況發生,馬斯克的唯一出路亦只能「說謊」,賣出部分比特幣,填上6,500萬美元的「氹」。

假定比特幣價格會一直維持於現價約3.8萬美元,馬斯克要「填氹」,就需要賣掉約1萬枚比特幣,屆時幣圈又會展開另一場腥風血雨。

延伸閱讀:【比特幣暴跌13%】Tesla停用比特幣支付 上月沽貨大賺8億即唱淡!呢隻幣即將「被割」 有貨睇路!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