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速遞】Vroom解決二手車市場痛點 網上交易平台銷售量勁升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Getty Images圖片
Vroom前身為Auto America,2013年由Marshall Chesrown、Kevin Westfall及Scott Chesrown共同創立。翌年獲創投公司PICO Venture Partners掌舵人Elie Wurtman及現任K Health首席執行官Allon Bloch加入,將Auto America轉型為網上平台,並正式易名Vroom。取名Vroom是因為擬聲詞,代表汽車引擎高速運轉的聲音。
二手市場規模勝新車
Vroom自2016年起,由Paul Hennessy出任首席執行官。Paul曾經任職Priceline.com及Booking.com,分別出任行政總裁及首席市務官。
事實上,美國二手車市場極之分散,大大小小經銷商數目達42,000間,當中未計及數以百萬宗的私人交易。最大的二手車經銷商CarMax(美股代號:KMX),市佔率僅1.8%,首100間二手車經銷商合共佔有率亦只有8.6%。不過,二手車市場潛力比新車優厚,2019年二手車銷售數目達4,000萬輛,而整體潛在市場(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TAM)規模達8,410億美元,比新車市場6,360億美元還要高。
美國消費者近年更傾向買二手貨,尤其汽車,主因是新車與二手車的價格差距愈來愈大。
Vroom深明消費者心態,若然以二手車價格,令買家享有購置新車的感覺,生意肯定長做長有。故此,所有二手車出售前,都會經過Vroom的修葺中心,經修復後再以低於美國著名車輛鑑價機構Kelley Blue Book的參考價出售。平台更會為買家及賣家提供免費送貨及回收服務。
Vroom設有專業收車團隊,對購入的二手車設定嚴格準則,包括車齡在五年以下、無發生過任何交通意外,以及行駛里數不逾50,000里等。收購二手車時,會選擇流行款式,目標零售價在30,000美元左右。不過,因應去年新冠疫情爆發,集團為降低庫存風險,轉為採購更多車價較低的二手車,並藉此擴大客源。
併購同業 線上線下融合
2015年集團收購同業Texas Direct Auto。Texas Direct Auto比Vroom更早拓展網上平台,早於2002年將業務線上線下融合;對於純網上平台的Vroom而言,藉收購可擴展實體店規模,同時朝多品牌方面發展。
Vroom目前收入來自三方面,包括來自網上交易平台的汽車零售業務;未能達致零售要求的二手車,便會以批發方式出售,此類二手車絕大部分來自換購客戶;至於產品收入,便包括汽車增值產品銷售、汽車保養及融資費用等。
由2019年至2020年4月期間,Vroom網上交易平台銷售量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達121%。截至2020年9月底止第三季,網上交銷售量易平台8,823輛(見圖表),按年上升58.6%;相關收入增加24.5%,至2.21億美元。
Vroom未上市前已獲得不少知名投資者支持,包括創投公司General Catalyst、普徠仕、微軟(Microsoft,美股代號:MSFT)創辦人蓋茨(Bill Gates)旗下Cascade Investment,以及美國汽車零售巨企AutoNation(美股代號:AN)。Vroom於2020年6月登陸納斯達克,最初以每股發售價18至20美元公開招股(IPO),鑒於市場反應理想,股份最終以22美元定價。
按發售2,125萬股計,成功籌得4.67億美元。首日掛牌顯著造好,以47.9美元收市,較定價大幅高出117.7%。
Vroom首位贏家應該是AutoNation,該公司於2018年10月,已經參與Vroom融資,投入5,000萬美元以換取少數股權。Vroom上市後,AutoNation隨即沽貨套現,於2020年第四季出售310萬股Vroom股份;今年初再將餘下持股悉售,令AutoNation合共獲利1.65億美元。
美資投行KeyBanc首次涵蓋Vroom,給予「與同業同步」評級,但未有設定目標價。該行認同,網上二手車零售市場具長遠增長潛力,惟行業毛利相對低,加上庫存較難控制,有機會成為發展障礙。
富國銀行將Vroom目標價由55美元,上調至60美元,投資評級維持「增持」;該行相信,隨庫存供應改善及網上買賣二手車漸趨普及,銷售情況將會持續提速。
美銀則指出,Vroom的2022年預測市值對收入倍數為1.5倍,為歷來低位,相對於競爭對手Carvana(美股代號:CVNA)的3.4倍,明顯更具吸引力,故給予評級為「買入」,目標價70美元。
延伸閱讀:【識析新美股】中東版騰訊Yalla交出好成績 用戶激增 大行齊唱好
延伸閱讀:新晉交友平台Bumble 女性話晒事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