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4個原因令日本新一代寧願留在日本 不再嚮往海外升學和工作 |李聲揚
撰文:李聲揚|圖片:unsplash
是不是很掛念「鄉下」呢?本人曾經教書,當年學生資料仍要填「籍貫」一欄,很多同學都不甚了了,甚至填「油麻地新填地街」(不錯是他的地址)。我想現在的小朋友,「籍貫」除了填「香港」,不如填「福岡博多」「東京吉原」之類。
香港人當然愛日本,老中青左中右紅黃藍都愛,留學日本的也大有人在(魯迅百幾年前已做)。
但反過來說,在日本以外留學的你,有沒有見過日本學生?筆者當年在英國念碩士,隔離房就是日本女生渡邊小姐,但當年也沒有太多交流。現在想來有點後悔,倒不是渡邊小姐特別漂亮,而是日本人已經較少在海外升學。
早前的《經濟學人》就有報導,日本新一代已經不太嚮往在外國留學或工作,也令到記者,政府及商界開始關注。
大學生當中,只有4%在海外留學。而只有30%年青人希望到海外升學,韓國是66%,德國是51%。
工作的情況也差不多,60%年輕人不想到海外工作,十年前只有36%。固然有人會說日本的大學已經夠優秀,不用對海外,這當然也有道理,但日本大學出色也不是今時今日的事,也解釋不了工作態度的轉變。
這種現象背後自有原因,首先是日圓走勢,筆者2015年才首次去日本,日圓對港元升至7算時已經嘩嘩聲,當然就被「資歷」更深的朋友取笑:「以前10算也是如此去啦!」。
迷失廿年 並無感覺
的確,幾十年前日圓強勢,令很多日本學生可以到海外留學而不感壓力,現在則沒有這回事。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家千日好。不只是說新一代沒有國際觀或太宅,而是日本的就業市場相當好。甚麼「迷失廿年」「迷失卅年」,新一代是無感的,沒有見過就不用比較。你以為日本經濟低迷?實情失業率長期是3%以下,找工作根本沒有難度(但當然是否有前途就另一問題)。
同時間,似乎日本公司也比較「平等」,並不特別崇洋,浸過鹹水或曾經在海外工作的,不見得老闆會特別欣賞,或者薪水會高一點。升職方面也一樣,公司提拔的,往往是在日本的員工,而不是「征戰海外」,老闆識你老鼠的外派員工。如此情況下,到外國讀書的意慾當然下降。
還有就是老問題:英語水平。固然英語教育機構聲稱日本人的英語水平遠低於韓國(有多可信?)。
但說實話,筆者從不覺得日本人的英語特別差,筆者不懂日語,但即使在大城市外,也總找到懂些少英語的年青人。筆者非日本通,但感覺日本人(很多亞洲人都是)只是不敢放膽說,害怕犯錯被取笑。無論如何,新一代是互聯網世代,自小接觸英文文化,英語水平理應比上一代好,但卻仍然沒有自信。而根據《經濟學人》的訪問,外國社會不穩,也令自小在安全環境下長大的日本新一代不想也不敢外流。
一如以往,如此情況少不免會令日本的「老嘢」關注。但現實是日本少子化,整體人口下降。《經濟學人》沒有提到,但筆者懷疑若家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是否也比較想把孩子留在身邊?
而另一方面,日本人不想走出去,卻有大量人爭住去日本。君不見近年在日本,在餐廳便利店酒店看到的,往往並非「日本人」?餐廳酒店很多中國留學生,便利店則較多東南亞人。
日本的薪水始終比不少地方高,也是個有趣的國家,外國人樂於填補勞動力。而日本政府的如意算盤是只要勞動力,卻不讓你入藉。
去年的日劇《MIU404》表面是刑警劇,實情探討不同社會問題,第五集的「夢之島」則探討了此問題。不少外國人(劇中是越南人)以「留學生」身份在日本打工(劇中是便利店),而當中的「學校」自然收取高昂學費,學生是否上課也是你懂的。篇幅有限,大家也可以訂閱我的Patreon,會有更詳細討論。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