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介紹】體驗管理平台Qualtrics 吸星級客戶波音、微軟 業務創新高
撰文:經一編輯部 | 圖片:iStock、unsplash| 資料來源:業績報告
體驗管理(Experience Management)已成為成功企業必備元素,體驗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Qualtrics(美股代號:XM)成功助企業分析各持份者所需及體驗,提升市場競爭力。
Qualtrics的故事要由大學教授Scott Smith說起,他在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任教市場研究,計劃研發簡單易用的網上市場調查工具,以協助企業及教學上的市場研究工作。 2002年,Qualtrics在猶他州普若佛正式成立。公司發展初期雖然低調,但已在校園市場取得領導地位,不足十年間已有1,300多間大學採用其市場調查軟件;在全美百大商學院當中,佔有率高達九成半。
星級客戶:波音、微軟
企業客戶亦不乏財富500強企業,如波音(Boeing,美股代號:BA) 及微軟(Microsoft,美股代號:MSFT)等。 2012年,Qualtrics獲創投公司Accel Partners及紅杉資本注資7,000萬美元支持。 發展至今, Qualtrics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體驗數據(X-data)企業,其綜合平台令企業可持續改善客戶、員工、產品及品牌四方面的體驗。
公司並不時與研究機構合作,為客戶度身訂造體驗管理解決方案。 上市前被SAP高價吞併 截至2020年9月底止,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及地區擁有逾12,000個客户,覆蓋財富100強企業達八成半。 Qualtrics早於2018年曾經籌備首次公開招股(IPO),計劃籌組約4億美元,相當於企業估值約43億美元。
不過,臨近上市之際被德國軟件巨企SAP吞併,代價高達80億美元;成為當年第二大軟件即服務(SaaS)收購個案,僅次於甲骨文(Oracle,美股代號:ORCL) 以93億美元,收購企業雲端服務供應商NetSuite。
對SAP而言,是繼2014年收購出差及費用管理平台Concur後,公司歷來第二大的收購行動。SAP一直以來專注企業資源規劃(ERP)軟件市場,面對近年雲端技術發展迅速,公司不得不連番下重注,藉此加強SaaS平台實力。Qualtrics作為體驗管理平台,企業可利用其反饋數據進行分析,為產品及服務作出針對性優化,是衡量客戶及員工體驗的重要工具。SAP可將本身ERP運營數據配合其體驗數據綜合分析,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營運流程及員工工作效率,令企業客戶可發揮更大效益。故此,無論從B2C,以至B2B層面,收購Qualtrics對SAP擴展客戶關係管理(CRM)領域均十分有利。
雖然收購所帶來的好處不少,但有批評作價過高,投資市場當時亦非全面看好,拖累SAP股價一度受壓。不過,兩年過後,SAP證明其投資決定正確。 SAP於2021年初將Qualtrics分拆在納斯達克上市,原先每股作價介乎22至26美元,因應市場反應熱烈上調至介乎27至29美元,最終更超出作價範圍,以30美元定價。 至於發售規模亦由原先約5,040萬股,增加至約5,169萬股,成功籌得逾15.5億美元。
收入逐季上升
上月28日, Qualtrics首日掛牌顯著造好,收市較定價高出51.6%,報45.5美元,相當於市值273億美元,比起兩年前估值大幅高出五倍有多。 上市後, SAP仍是最大股東掌公司控制權,持股量達84.1%;至於創辦之一Ryan Smith則為最大個人股東,繼續擔任行政總裁職務。
回顧SAP入主後,Qualtrics繼續呈高速增長。截至去年12月底止,2018及2019年度收入分別約4億及5.9億美元(見圖表);同期毛利分別2.99億及4.05億美元。 惟經營虧損則由3,312萬美元,顯著擴大至9.94億美元,主要涉及巨額股權獎勵及2018年籌備上市和SAP收購的行政及法律開支。
若撇除非經營因素,2018年錄得經調整經營溢利362萬美元,2019年則有經調整經營虧損4,945萬美元;而截至2020年9月底止九個月,經調整經營虧損2,492萬美元,較對2019年度同期3,093萬美元收窄。 據招股文件的初步預測,2020年第四季收入將介乎2.11億至2.14億美元,即按年升22.3%至24.1%;預測毛利介乎1.58億至1.63億美元,按年增加32.5%至36.7%,毛利率則介乎75%至76%;去年同期為69%。
另預測集團2020年第四季經調整毛利介乎1.6億至1.65億美元;毛利率介乎76%至77%。至於經調整經營虧損介乎367萬至717萬美元,對2019年同期經調整經營虧損為1,851萬美元,相信距離實現盈利已不遠。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