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就業」結束碰上限聚令 湊巧而成的完美風暴
撰文:經一編輯部 | 圖片:iStock
美記者為風災命名
完美風暴(The Perfect Storm)本來是用於氣象相關的事情,出自「1991年萬聖節東北風暴」。這個吹襲加拿大及美國的颶風,由多個氣象情況交流而成,並演變成大風暴。除了直接造成13人死亡外,還有以億元計的經濟損失。
後來有位美國記者塞巴斯蒂安•榮格爾(Sebastian Junger)訪問氣象學家羅伯特•凱斯(Robert Case)時,後者提到這種風暴,須在多個條件碰巧同時出現,才會發生。榮格爾靈機一觸,把這場風災命名為完美風暴,並於1997年出版了小說《完美風暴》。2000年,小說更改編成同名災難電影,這部戲在中、港、台三地的譯名,分別為《完美風暴》、《驚濤駭浪》及《天搖地動》,皆反映著這個風暴威力之猛。
完美風暴後來引申指幾件糟糕的事情凑巧同時發生,並完美地揉合,造成嚴重的後果,就像一場「災難式」大風暴一樣。完美風暴經常被借指不同的政治或經濟事件,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多次以完美風暴來形容當下的大環境。
2014年8月,他發表一篇名為《完美風暴》的網誌。他指美國通脹、歐洲疲弱、日本提高消費稅,以及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增加等外圍因素,倘若本地政局不穩,國際大鱷便有機可乘,或會引發一場「完美的金融經濟風暴」。此文章被指表面上是談經濟,實際上,則暗示不應以抗爭手法爭取普選。
政經界暗喻本港前景
2016年,曾俊華在博鰲論壇午餐會上,再次以完美風暴來形容當下的經濟情況。他指英國「脫歐」、歐洲及日本的經濟疲弱;加上各國央行政策取態迥異,使環球經濟完美風暴的條件已形成,對前景並不明朗;惟對亞洲市場較感到樂觀。
2019年8月,九龍倉集團(00004)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在業績發布會上,亦提到了完美風暴。他表示中美貿易戰及全球經濟下滑等外圍因素;加上本港自身「有啲問題」,對市況不太樂觀,並指香港正面對一場完美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