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疾保險唔等於醫療保險 賠償金可保障現金流?|劉啟明

危疾保險不等於醫療保險 賠償金可保障現金流?|劉啟明

理財

廣告

「有病醫病,無病儲錢」這句是否有點耳熟?其實這句是銷售危疾產品時的常用語句,相信很多人都很接受這個概念,但筆者認為其實這句話已經扭曲了危疾的本意。儲蓄版危疾保險不像醫療保險,它不會按年紀而加價,如幸運地沒有理賠過,配合保證現金價值及紅利更可當成財富增值,的確不錯。不過其實兩種保險的功用完全不同。

撰文:劉啟明|圖片:Unsplash

危疾保險其實是收入保障的產品。設計本意是生病時,以賠金填補家庭收入缺口,維持最基本現金流。始終生病後還是要供樓、供養子女、供養父母,財務責任不會因此而「同情」你,可見這筆錢在某程度上,根本不是作醫病用。

然而,好多時投保人花了不少保費在危疾保上,但原來醫療保險並未有買足夠,甚至無買,導致出事時需要用危疾保額用來醫病。部分疾病的治療成本可以遠超出賠金數倍,無可奈何下唯有退而求其次,去公立醫院排隊求診,醫療服務質素因而變差,更可能會出現延誤診治,到時有錢都醫不好。

危疾保險唔等於醫療保險 賠償金可保障現金流?|劉啟明
圖片:Unsplash

另一邊廂,在失去收入的情況下,家庭恆常開支就只能靠僅餘的儲蓄或套現投資,無形中令家庭資產大大縮水,最慘是投資項目仍未回本甚至蝕緊錢,便要被迫離場。

如果把危疾保險當成醫療保險,買幾多都不會足夠,例如癌症,輕則20萬元;重則100萬元也不夠。

以現今醫療科技水平,病者都想用較先進的方法治病,難道要all in單一買危疾產品,將保額無限放大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而且還未計算家庭其他財務責任。即使有財力負擔高保額高保費,投保人也未必願意這樣做。所以買危疾保險之前,一份實用而足額的醫療保險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因小失大,更不要以為公司有醫療保險就不用再加買。

在醫療角度上,危疾保的賠金,極其量只可充當醫療保險無法做到的療養費、復康費。

危疾保險唔等於醫療保險 賠償金可保障現金流?|劉啟明
圖片:Unsplash

宜買年薪3至5倍保額

如不幸患上重疾,一般由生病到完全康復平均為三至五年。剛提到危疾保險是用來補充收入,保障現金流,按照這個邏輯,要購買的保額便是你個人年收入的三至五倍。例如50萬元年薪,最少就要買150萬元保額。

或者讀者會疑惑,這樣保費會很貴?保費高低主要視乎選擇了甚麼結構的產品,而每間保險公司的危疾產品都各有優勢,很難直接作比較。

筆者建議,可從以下四個元素來衡量保費高低:

  1. 年期是定期還是終身?
  2. 有沒有儲備成分?
  3. 保單是可以單次賠償或多次賠償?
  4. 多次的賠償包哪些?

以上的原因都可以導致危疾產品每年價格差距約十倍。除了以基本三年總收入作保額外,其他都是豐儉由人。

請緊記,買危疾保險前需要先檢視現有醫保保額是否足夠,如果本身保額已嚴重不足,就算買幾大危疾保額亦只會是徒勞。

危疾保險唔等於醫療保險 賠償金可保障現金流?|劉啟明
圖片: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