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拜登上場中國損失更大 中國寧願特朗普連任原因係……
有不少聲音指出,不論是拜登抑或特朗普當選,對中國來說都會是一樣的結局,因為兩者皆想對抗中國。事實上,近期美國國會但凡牽涉台灣、新疆、香港的法案,都是幾乎全票一致通過,在以往很難見到這種情況。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getty image
政治取態可分三派
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Nick Marro更表示,對於美國來說,「對抗中國」成為了堅定的跨黨派議題,形容極少見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罕見地統一。不過,態度一樣就代表兩黨在「對抗中國」的手法上存在共識嗎?據BBC中文網採訪多位專家的資料顯示,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傅高義表示「兩黨以更強硬的方式對待中國的共識並不存在。」
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系副教授馬釗認為,美國兩黨的共識為「競爭關係」,而不是「遏制中國」,他更將美國對中國的政治取態約分為三派:
首先,「懲罰派」。即是以最強的手段懲罰中國在貿易、南海、人權、疫情等方面對美國利益造成的損失。
第二,「脫鈎派」。希望在技術、醫療、金融、安全領域與中國脫鈎,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重新讓美國在相關領域重回領導地位。
第三,「拯救派」。他們視中國為美國商品的重要出口市場,是國際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即使兩國存在分歧,但某些領域上必須繼續合作,中美關係已經無法回到特朗普當選之前,但無需要用到「懲罰」的手段。
特朗普當選中國可「趁火打劫」?
雖然兩黨在「抗衡中國」議題上未有共識,但若然特朗普連任,市場估計他並不會對中國的態度軟化。分析指,若特朗普成功連任,說明選民對其制裁中國的強硬政策非常受落,他很可能會繼續忽視外交關係,並將中美關係演化成執政的工具。
特朗普在做總統前曾在訪問中提到:「市場愈糟糕,謀利機會就愈多,一個穩定的市場,是沒有賺大錢的機會的。」如此看來,特朗普極大機會繼續顛覆或衝擊中美關係,以求在混亂中獲得最大的政治及經濟利益。
Nick Marro在接受外媒訪問時更指,特朗普有可能會採取更激進的政策對付中國。例如,除了發動貿易戰外,會要求美國公司撤出在中國的投資,或對更多中國金融機構和企業實施更廣泛的制裁。
特朗普在位期間就從未給中國「好臉色」看過,更用「中共病毒」稱呼新冠肺炎,但即使特朗普是中國的「眼中釘」,中國卻有可能想他連任。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專家巴爾金(Noah Barkin)對「世界報」(Die Welt)分析指,特朗普管治下的美國,不僅與中國關係惡化,對歐洲亦是同樣的命運。
若然特朗普當選,美歐關係預期會持續低迷。巴爾金指,歐盟不會一切跟隨美國,更傾向制定自己的戰略,而這一點對中國非常有利。
他續指,歐美關係愈緊張,在一些爭議性的問題上,歐洲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的意願就愈薄弱。
此外,在外交政策方面,特朗普一直強調「美國優先」,先是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和巴黎氣候協議,對中國和歐洲啟動關稅戰,甚至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之時退出世界衞生組織(WHO),事實上,美國每退一步,就騰出了空間讓中國再進一步,一步步承接美國放棄的全球領袖地位。
拜登當選中國或損失更大
至於拜登方面,Nick Marro形容其博弈方式就如傳統武術,有一定攻防手段與形式,成敗亦是在可預測和可控制的範圍內。分析指,拜登的外交團隊會更專業化,會更注重徵求各利益集團反饋。在對華政策上,預期決策過程會較長,不會像特朗普般突然出拳,但政策持續時間也會更長。
同時,亦因為拜登是政壇老手,預期他更傾向於「多邊主義」,會積極聯合盟國與利益關切國應對中國,在啟動計劃對付中國時,會讓中國感覺被圍攻。
拜登在擔任奧巴馬副總統時期多次訪華,更以「老朋友」稱呼國家主席習近平,但他在競選期間對中國的措辭及態度都存在極大的反轉,例如高調宣稱在當選後會與達賴喇嘛會面,這可是連「狂人」特朗普都從未做過的事。
據《紐約時報》分析指,中國雖然已經習慣美國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抨擊中國,但擔心拜登不只是虛張聲勢,尤其擔心他在當選後,會在人權問題上更強硬地對付中國。
此外,拜登承諾要制定新的國際貿易協定,抗衡中國經濟影響力。分析指,中國更擔心,拜登有可能會更加捍衛民主價值觀,從而孤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