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美財長:能否降溫取決於中國 料會先與印度達成協議
中美關稅戰僵局 降溫責任指向中方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4月28日在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中美關稅戰能否降溫取決於中國,強調「中國對美出口是美對華出口的五倍」,因此美國對華245%關稅(此前報導145%)對中國經濟更為不可持續。貝森特指出,中國近期豁免部分美國商品的125%報復性關稅,顯示其有意緩和緊張局勢,但美國保留進一步措施,如對關鍵商品實施禁運以增強談判籌碼。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則在4月28日金磚國家外長會議上回應,批評美國長期受益於自由貿易,卻以關稅作為霸凌工具,警告若妥協只會助長美國得寸進尺。
談判進展與分歧
特朗普多次聲稱正與中國進行貿易磋商,但中國外交部4月24日否認相關說法,貝森特亦於4月28日澄清未與中國正式談判,僅維持「各層面」聯繫。貝森特強調,美國不會單方面降低關稅,需雙方同步降溫。他預計全面中美貿易協議可能需兩至三年,但短期內可先達成原則性共識。
美國優先與印度達成協議
貝森特透露,美國正與15至18個主要貿易夥伴談判,印度有望成為首批達成協議的國家。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上週訪印,雙方談判進展迅速,預計最快本週或下週簽署協議。印度作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關稅較低(目前10%,90天緩期內免26%對等關稅),且無明顯貨幣操縱或補貼問題,使其成為優先合作對象。與此同時,美國與日本、南韓談判亦進展順利,但南韓因前總統尹錫悅被罷免,需在6月3日前舉行總統補選,官員表示補選前不會簽署協議。
核心資料表
項目 | 詳情 |
---|---|
中美關稅 | 美國對華245%,中國對美125%,雙方均稱不可持續 |
談判進展 | 印度最快達成協議,南韓待6月補選後推進 |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