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 舊計劃 資料圖片

新購保險方案 以補舊計劃之不足

投資

廣告

Tony (40歲)在12年前購買了一個保險產品,其後他的保險顧問離職,新接手的顧問沒有和他太多溝通、交流, Tony自己工作也繁忙,既然10多年來都是相安無事,無需索償,慢慢地這保險的保障範圍也忘記了。

縱使曾有其他保險顧問建議他購買新保險產品,他也沒有認真了解是否合適,直至今年他轉入「40後」的跑道,開始明白「30歲前人欺病, 30歲後病欺人」的道理(筆者最後發現也只是比以前多了點感冒罷了,並不是出現了什麼警號),所以他特來詢問筆者的意見:
Tony自己也搞不清當年買了什麼項目,他請筆者為他了解及再解說一下( Tony是有點不好意思的,因為產品當年並不是由筆者安排建議,是沒有責任幫他做了解、分析的,但筆者了解到他和現時的保險顧問有點距離,所以也不介意幫他一把);
根據現有項目的特性及不足之處,如有需要,建議最可行的方法彌補、改善。

筆者檢視了Tony的保單資料及各項目的保障範圍,歸納如下:
保單的主項目是一次性索償的危疾保障,現保障額是40萬元;
唯一的附加項目是「自願醫保附設額外保障」,這自願醫保提供較基本的保障,而額外保障額每年約12萬元( 20%自負額),但較重大的療程如非手術癌症治療、門診腎臟透析等並不是保障範圍內。

筆者有以下想法:
這保險是10多年前購買的,當年主流危疾產品是提供一次性索償,但在這十多年裏,醫療發展一日千里,以前的「不治之症」代表將不久於人世,現在的「不治之症」已演變成長期病患,病友們的性命延長了,部份人在療程完結後甚至可回復正常工作,但亦要持續監察,亦有復發案例,甚至患上新的疾病,隨之增加的是持續的醫療費用,支援生活的支出,一次性的危疾索償未必能切合現時的需求了,對Tony來說是一個不少的保障隱憂;

同樣地,Tony的自願醫保在涉及持續療程方面也有不足,例如每年在非手術癌症治療的索償額只有八萬元,而額外保障項目更不包括這些療程,若客人不幸染上癌症,需持續進行鏢靶治療的話(平均每月三至八萬元),那麼病者很快便需動用老本了!

在正式對Tony作出任何建議前,筆者也向Tony詢問現時身體狀況:包括他和家人的病歷史,本身工作需要等等,因為在牽涉健康環節的保險項目時,身體狀況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和Tony溝通後,理解到他沒有重大的病歷史,父母仍很健康,所以沒有很大的顧慮。

筆者有以下建議:
加購附設多重索償功能的危疾產品,以補充現產品的不足;

加構高端醫保產品:這類產品設有大額保障額 (現時設計普遍是每年五百萬元或以上),更可設定墊底費(每年支付金額)以控制成本,適合已購基本保障的客人;由於Tony已有一個基本的自願醫保計劃,筆者建議他採用一個五萬元墊底費的高端醫療計劃,那麼小額的住院支出可由現基本計劃處理,萬一是重大疾病,基本計劃不能提供完全保障的話,客人便可向這高端醫療計劃進行索償;如墊底費在某些嚴重疾病時可獲豁免的話,效果將更佳!

美聯金融集團副總裁 鄺翠玲 CFP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財智姊妹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