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或再減息 定息計劃還會「跑贏」浮息嗎?
如讀者有印象,2月份有銀行推出三年及五年期的定息按揭計劃,息率為首三年3.18厘和首五年3.03厘,低於目前普遍的最優惠利率(P)減1.75%、即3.5厘的實際按揭息率。筆者常說參與定息按揭計劃猶如跟銀行對賭未來之息率走勢,如果買家認定未來三至五年的息率不論走勢為何,平均都會高於3.18或3.03厘的話,確實可藉提前鎖定供樓利率,以節省支出。
近期400萬以下單位因印花稅寬減至100元而成為市場焦點,就讓我們用一個390萬元的小型單位作例子。假設該單位的買家有意承造七成按揭,供款30年,然後香港的實際按息今年降至3.25厘,及後的四年先下探至2.85厘,繼而再回升至3.5厘。買家選擇五年期的定息按揭的話,就會因為五年間將息率提前鎖定於3.03厘而節省了利息支出:
定息按揭計劃(五年期) | 浮息按揭計劃 | |||
息率 | 支出 | 息率 | 支出 | |
首年 | 3.03% | $81,935.71 | 3.25% | $87,915.60 |
第二年 | 3.03% | $80,193.26 | 3.00% | $79,458.07 |
第三年 | 3.03% | $78,397.28 | 2.85% | $73,773.55 |
第四年 | 3.03% | $76,546.11 | 3.25% | $82,141.79 |
第五年 | 3.03% | $74,638.07 | 3.50% | $86,340.39 |
首五年總利息支出 | $391,710.44 | $409,629.40 |
少於兩萬元的利息支出看起來可能微不足道,但簡單的數字比較其實不足以反映定息計劃的真正優勢——「穩定性」。在宏觀經濟前景未明之下,買家可藉鎖定息率控制家庭開支。須知上方的支出預算圖中,右方的息率變化幾近是筆者憑空想像出來,五年後的實際按息可以是2厘,也可以是5厘,大家都沒有水晶球可以準確預測,如買家沒有一顆「大心臟」,採用浮息前則要考慮清楚。
不過,要留意定息計劃計算供款與入息比率時,供款會以罰息期後的息率計算。前述計劃罰息期後的息率會升至P減1.75厘,以目前P為5.25厘計算即3.5厘。言則回到剛才所說的390萬元單位,申請者做七成按,供款30年的話,每月入息水平要達到$24,517.80元,而非$23,108元,買家要視乎實際情況考慮要否加入擔保人,又或減低按揭成數以符合要求。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