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達

商。科誌 – Esquel Group溢達集團 顛覆傳統微笑前行|經一聯乘Preface特刊《The Tech Call》

科技

廣告

成立於1978年的溢達集團,從一家傳統紡織服裝製造商蛻變為全球領先的知識型創新企業。除了持續深耕紡織服裝業務,溢達還積極拓展新領域,與不同產業及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並行發展。「我們的願景是『勵志篤行,有所作為』,聚焦應對氣候變化和縮小貧富差距兩大目標。」首席財務官王煒基直言,溢達正透過技術革新與永續實踐,為傳統製造業轉型提供典範。

在傳統工業數智化轉型浪潮中,溢達選擇以「硬科技」顛覆傳統生產模式。集團耗時近十年開發出業內領先的「非水介質水染色技術」,採用綠色可回收的溶劑來代替傳統水介質進行染色,對染色過程中的水資源節約、染化料節約和減排,具有突破性的提升。與傳統水介質染色相比,「非水介質水染色技術」節水率高達95%,並已於2023年實現量產,為紡織業樹立綠色生產新標竿。

目前,溢達的「非水介質水染色技術」已在市場上獲得多家知名品牌的青睞,憑藉與國際品牌的深度合作,溢達成功將創新轉化為市場競爭力,推動商業模式向高附加、綠色智能生產的戰略轉型。

“AI技術對製造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

邁向微笑曲線的兩端

王煒基表示:「我們以創新研發和品牌管理牽動產品與服務增值,推動集團與行業邁向『微笑曲線』的兩端。」

溢達逐步從傳統代工轉向高附加值領域,旗下代理零售品牌「派」和「十如仕」直接觸達消費者,傳遞可持續理念。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溢達更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管治)理念深植於業務各環節,包括投資採用節能設備、清潔能源和綠色技術,從而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溢達於桂林的「十如」園區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設有中國首個天然染料植物園與研發中心,其環保洗水設備僅需傳統4%用水量,成為全球製造業與自然共生的標竿。「十如」項目更獲國際認可,其綠色建築設計與環保技術應用,證明製造業與自然可和諧共存。

通過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的雙輪驅動,推動了商業模式的全面升級。

0

“人類的創造力 依然無法被替代”

將AI融入生產

近年來,人工智能(AI)技術對製造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王煒基提到,在AI賦能紡織行業上,溢達做了很多很好的探索,包括在安全管理、織造、染色、成品檢驗等方面都積極應用AI技術,大大提升生產效率。

「我們的針織面料廠透過採集過去10多年的顏色與配方數據,自主開發了基於AI集成大模型的智能給方調色系統,實現AI自動給出調色配方,提升效率、減少誤差。」

王煒基續指,針織品在加工過程中,品質會受多項因素影響,比如紗線的強力、張力波動、織針的狀態等等,過去主要靠員工巡檢來找出問題。「現時我們在織機上安裝了AI智能驗布檢測系統,實現了邊織邊檢的功能,一旦識別到質量問題,就會立即停機,把質量損失壓縮到最低,疵布率降低了80%,也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王煒基強調,AI並非取代人力,而是釋放員工創造力,「我們認為人類的創造力依然無法被替代,也不將AI視為取代人力的工具」。

攜Preface培訓員工

集團在「十如」創設「Mangineer」(現場管理工程師)崗位,培養兼具技術與管理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打破傳統工種邊界。

面對科技衝擊,溢達與科技教育公司Preface合作,通過工作坊培訓員工掌握AI與數字化工具。王煒基坦言:「傳統行業的員工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能的培訓,更重要的是心態的轉變。」

透過高端論壇「十如對話」平台,集團攜手Preface創辦人盧炳棠等業界領袖,探討顛覆性技術的應對策略,以助企業探索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