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ook業績報捷 5大趨勢布陣
Klook於2024年的入境業務增長65%,超越行業平均的31%增長率,其中日本增長最多;美國及印度增幅可觀;菲律賓、南韓、台灣、內地及新加坡亦有不俗的表現。
Klook最近發表2025 Travel Pulse旅遊習慣及趨勢研究,歸納五大關鍵趨勢,平台經已作出配合,因應這些趨勢布陣,期望能夠做出更佳的成績。
2025 Travel Pulse旅遊習慣及趨勢研究顯示,旅行日漸被視為個人成長及重啟身心的重要方式,幾乎所有年輕旅客都視旅行為有效的減壓方式。

喜歡深度體驗
新世代旅客對紓壓旅遊的期望持續上升,超過九成被訪者表示出遊後經歷「旅行後遺症」(post-travel blues),其中近七成港人旅行回港後,已懷緬剛結束的行程體驗,並打算計劃下趟出行。
Klook因應研究歸納五大關鍵趨勢,第一個趨勢是升級預算以配合深度體驗,研究顯示逾九成千禧世代和Z世代,願意將高達一半的預算用於有意義的旅遊體驗,而非過度花費在機票等其他開銷。
此外,旅客更願意投資於獨特及深度體驗,包括冒險和刺激活動、導覽體驗,包括在地旅行團(local tour)和城市漫步等、沉浸式文化體驗如工作坊等、以及健康和自我療癒活動。
Klook香港及澳門區市場營銷總監陳詠賢說:「近年流行盛事旅遊,27%受訪者表示因為參與盛事,才會計劃出行,而他們最想參與的盛事現時是文化慶典、演唱會或音樂會、體育盛事等。」
Klook在2024年推出多個矚目活動的門票,包括Taylor Swift演唱會、《100%多啦A夢 & FRIENDS》巡迴特展(香港)等。
人們參與這些盛事,順道在當地旅遊,所以Klook推出不同的套餐,在活動門票以外,加上交通、住宿、餐飲、景點或旅行團的選項,現時推出逾1,000個套餐,為他們節省時間及金錢。
Klook成為Lady Gaga演唱會套票的獨家體驗夥伴,人們只可以在Klook找到包含新加坡酒店住宿的套餐,並於本週三(3月19日)開始發售。
隨著出遊模式改變,人們更加喜歡深度遊,探訪隱世景點,參與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例如行山等;探索文化體驗,包括品嘗地道美食、欣賞街頭藝術等;深度遊自然需要交通配套、酒店住宿以及特色玩樂。
在交通方面, Klook提供火車票、機場接送服務、火車證、租車等服務。
用戶購買車票後,毋須再到櫃位兌換實體車票,使用電子二維碼便可以入閘;港人喜歡去日本,還可以在Klook買到擺放大型行李的火車票。
自駕遊的話,人們需要購買當地的保險, Klook可以加購相關保險,並且可以與香港的代理溝通,毋須擔心語言障礙。
依賴社交媒體
第二個趨勢是依賴社交媒體規劃旅程,近八成旅客因應社交媒體的推薦,而決定旅行目的地及行程,包括預訂活動、住宿及餐飲體驗等,而且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會順便到這些平台購買相關產品。
27%旅客追求美感,並願意支付兩成額外費用,只為到訪社交媒體上的熱門及打卡景點。
人們主要收看著名旅遊KOL的賬號;其次是較為小眾的旅遊博客,還有親友的推介。
兩年前Klook開始籌辦旅遊玩樂KOL社群「JOYKreator計劃」,現時在全球累積了超過20,000名夥伴,橫跨16個國家及地區,吸引合共1.8億瀏覽次數。
Klook去年首次舉辦Kreatorverse活動,並且舉行夥伴獎項,吸引超過50個夥伴參加,同時合辦大型展銷,今年將會計劃再度舉行。
第三個趨勢是到埗即興預訂當地旅遊體驗,三分之一的旅客會在抵達目的地後,才預訂旅遊體驗,比2023年的19%為多,反映愈來愈多人享受靈活決策和沿途探索活動的自由。
對香港旅客而言,41%人認為即興預訂旅遊體驗的最大動機,是能夠找到最後一刻的優惠或折扣,遠高於全球平均的23%,有時甚至到達景點門口,再在線上購買門票,因為他們往往視乎當日心情,才決定前往哪兒。
第四個趨勢是更重視永續旅遊,近半旅客(40%)傾向於選擇支持野生動物保護的體驗,超過六成旅客願意避開過度擠擁的景點,即使是必到的旅遊熱點。
近年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成為熱門話題,令不少人關注可持續發展這個議題,所以旅遊期間,都希望能夠貫徹這個理念。
Klook部分旅遊產品設有可持續發展icon,涵蓋泰國、歐洲的旅遊產品,方便用戶選擇。
Klook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岑皓祺說:「人們對於環保議題相當關注,例如減少使用塑膠,還會自備水樽、購物袋,盡量減少對環境帶來的傷害。」
近期人工智能再度成為熱話,善用人工智能規劃旅程成為第五個趨勢,65%旅客正運用人工智能挑選旅遊體驗及安排行程,其中Z世代更為善於運用。

AI功能協助旅行規劃
在香港受訪者中,超過四成對使用人工智能進行旅行規劃表現出強烈興趣,特別是用於翻譯和語言協助、研究目的地或體驗活動,以及安排行程。
Klook去年推出聊天機械人K.AI,加入人工智能,方便用戶隨時發問,即時提供協助。
岑皓祺說:「對於我們來說,人工智能的最大幫助是翻譯,我們的翻譯團隊,已經不需要每天做翻譯的工作,而是轉型為校對團隊,因為人工智能翻譯始終出現錯漏,需要人工調整。」
引入人工智能,確實令客戶服務部的查詢數量減少,亦有助提升顧客的轉換率。
Klook於去年12月推出另一個含有人工智能的功能,當用戶抵達旅遊目的地,系統自動追蹤其位置,然後因應用戶身處的地方,推介當地的產品。
岑皓祺剛剛去完北海道滑雪,他一落機, Klook系統即時推送相關旅遊產品,包括當地的滑雪教練、滑雪裝備及行山團等,這樣有助用戶買得更多。
Klook剛剛獲得一筆達1億美元的注資,主要投資者是歐洲的合作夥伴,這筆資金足夠平台往後五至十年的發展,包括開拓產品及優化平台,例如提升用戶體驗、引入更多人工智能應用等。
岑皓祺說:「我們對於人工智能抱持開放態度,並不拘泥於是自家開發,或是用其他公司的產品,也會考慮收購合併等不同的合作方式,宗旨是能夠提升用戶介面、用戶體驗等。」

工作與旅遊結合
疫情期間流行staycation, Klook亦於四年前推出workcation計劃,員工毋須扣減個人年假,亦可繼續獲取原有的薪金。
岑皓祺說:「Klook員工每年可以擁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在其他地方一邊旅遊;一邊工作,可以從19個目的地中選擇,我們甚至提供旅遊津貼,減輕他們的負擔。」
Klook本身是旅遊平台,員工當然需要喜歡旅遊,而且旅遊期間,除了療癒心靈外,有助提升工作效率,在不同的地方往往能夠找到新的靈感,對工作亦有幫助。
19個旅遊地區包括香港、曼谷、杜拜、古爾岡、新加坡、悉尼、胡志明市、雅加達、吉隆坡、洛杉磯、馬尼拉、大阪、首爾、上海、深圳、台北、東京及廈門;近期新增峇里。
員工可在工餘時間探索海外,深入體驗當地文化,並與世界各地的Klookers工作夥伴見面,透過互相交流,刺激更多創新思維,一同探索「World of 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