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25 賣地收入

財政預算案2025:首10個月賣地收入僅達標2成 或創20年新低

投資

廣告

根據最新報導,2024/25財政年度首10個月,香港政府的地價收入僅達69.1億元,僅相當於預測的約2成,這可能會創下超過20年的新低。以下是相關詳情分析。

地價收入現狀

  • 地價收入:截至今年1月,政府賣地連補地價的總收入約為69.1億元,較上一財政年度的195.8億元減少了126.7億元,跌幅達65%。
  • 預算達標率:與預算案中預測的330億元相比,實際收入僅達約20%,顯示出賣地收入大幅落後的情況。

主要原因

  • 大型地皮缺失:今年推出的地皮中,僅有3幅住宅地及2幅電動車充電站地,總涉地價約23.5億元,與去年同期的72.7億元相比,減少了近70%。缺乏大型貴重地皮的推出,成為主要原因之一。
  • 補地價下降:截至今年1月,補地價收入為約45.6億元,較上一年度下降約23%,並較2021/22及2022/23年度的高峰期下跌90%。這顯示發展商對於補地價的意願大幅減少。

近期市場動態

  • 東涌106B區住宅地:上週截標,收到了4份標書,若成功批出,預計將為政府庫房增加約5億至10億元的收入。
  • 未來出讓計劃:元朗和洪水橋的兩幅產業用地將於3月底截標,市場最高估值合計約100億元,這可能有助於拉近本財年賣地目標的差距。

未來展望

市場普遍建議,政府應考慮在即將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修改現行賣地制度,包括恢復勾地或暫停賣地,以應對目前的困境。達成預算案中預測的330億元目標的可能性不容樂觀,政府需迅速採取措施以提升市場活力和收入。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