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大熱《粗獷派建築師》使用AI技術調校演員口音 引發爭議
另一方面,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正考慮將目前的 AI 使用披露規則由選擇性轉為強制性。目前學院提供一份選擇性披露表格,供電影製作團隊申報 AI 技術的使用情況。然而,據悉學院的理事會及分支執行委員會正對各分支的 AI 使用情況進行調查,並可能於 2026 年的奧斯卡規則中,將披露變為強制性。
電影背景
《粗獷派建築師》講述了匈牙利猶太建築師László Tóth及其妻子在二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由於部分對白需要用匈牙利語演出,因此對於演員的語言表現提出了挑戰。
AI技術的應用
剪輯師Dávid Jancsó在《Red Shark News》的採訪中提到,為了讓匈牙利語對話更具水準,他們使用烏克蘭AI公司Respeecher的技術,將演員的聲音輸入到系統中,並搭建母語模型來替換某些特定發音。這一做法引發了業界和觀眾的諸多質疑,許多人認為這違背了表演的本質,甚至呼籲取消該片的獎項資格。
導演的回應
導演Brady Corbet迅速回應了爭議,強調演員的表現完全源於他們的努力,並表示AI的使用僅僅是為了在細節上達到更高標準,而沒有改變任何英語對白。他指出,匈牙利語的發音對英語母語者來說非常困難,因此使用AI是為了保留演員的表現真實性,而非改變其演出。
其他AI應用的爭議
除了演員的對白,電影中建築藍圖的生成也受到質疑。Corbet澄清團隊並沒有使用AI創建任何建築物,所有圖像均為手繪,並解釋了特定畫面效果的創作意圖。
同期,另一奧斯卡熱門電影《毒王女人夢》也被揭露與Respeecher合作,將跨性別演員Karla Sofía Gascón的歌聲與法國女歌手Camille的聲音混合。此外,2018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得主雷米·馬利克在《波希米亞狂想曲》中也使用了不同人聲音進行合成。
AI在電影中的未來
在2023年荷里活長達118天的罷工中,主要訴求之一便是對人工智能的管制。隨著今年奧斯卡獎項角逐的進入高潮,關於AI在電影中的應用討論無疑將持續發酵,對未來電影製作的透明度與倫理將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