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八成港初創預期逆市增長 近一成將裁員
IE由三位獨角獸初創(GOGOX、Klook、Bowtie、小米和Eatigo等)的創始團隊或早期成員創立。IE於1月24日的創業界聚會 “re: inspect – Think 2025” 與超過100名業界精英, 包括Invest HK、香港科技園 (HKSTP)、Stripe、Aspire、Bowtie、Binance 等深入分析調查結果。
初創隱藏巨大潛力:超過八成預期強勁甚至雙倍增幅;近一成將裁員
IE調查顯示,儘管大環境預期經濟下滑,大部分初創企業老闆仍意外地樂觀。92位受訪者中,包括年齡介乎25至45歲的本地創業人士或或創科企業相關高層,業務範疇涉及AI、科技(健康、教育、市場營銷等)、生活、SaaS、加密貨幣等行業,82%預期2025年業務會增長。當中37%更預料雙倍增幅。但亦有近一成表示預期業務收縮及計劃2025年內削減團隊人數,大部份預料裁員少於一半。
預期業務收縮 (8/92 回覆) | |
縮減 0 – 25% | 63% |
縮減 25 – 50% | 38% |
預期業務增幅 (74/92 回覆) | |
增長 100%+ | 37% |
增長 25 -50% | 32% |
增長 0 - 25% | 21% |
增長 75 – 100% | 7% |
增長 50 – 75% | 4% |
預期公司人手變化 (92 回覆) | |
增加人手 | 57% |
不變 | 36% |
削減人手 | 8% |
「相比2023及2024年,大部分公司(無論初創或企業)對招聘均持保守態度。從2024年第四季度至2025年1月,我們觀察到客戶的人才需求呈現上升趨勢,該調查結果與市場實際狀況相符。」對於調查的公司人手變化預期,國際招聘獵頭公司 NAHC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浩翔(LawrenceChan)表示:「而實際需求方面,聘請主要集中於銷售及業績增長相關的職位。決策層面的工作仍會在香港聘請;至於後勤相關職位,部分公司過往傾向將人手調配至成本較低的市場。然而,由於法制、語言溝通、管理文化、工作效率及行政等因素,部分客戶反映實際人力成本差距並不如單純比較薪資般顯著,故此考慮重新在香港聘請這些職位。」
香港STEM教育科技初創公司Big Bang Academy創辦人唐蒨怡(Sarah Tong)就公司2025年增長預測表示:「儘管宏觀環境疲弱,Big Bang Academy在教育行業仍然看到了穩定的增長和需求。2025年會採取保持風險控制的擴張模式(risk controlled expansion)而當中,人才和團隊是最重要。我們今年將增加20-30%的員工人數,一如不少其他香港初創,招聘人員都將分佈在香港和深圳。」
外尋「僱傭兵」 x 內拓AI:主宰初創成敗 成守業生存之道
另外,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或初創均認為自由工作者 (Freelancers) 或專業初創顧問 (Venture Builder) 可以推動和加速公司成長,同時保持資金靈活性。當中超過六成受訪者甚至強調僱用Freelancers或委託Venture Builder成公司人才發展及營運方向的關鍵,而78%則強調需籍AI幫助業務轉趨自動化,是紓緩財政壓力的重要元素。「因應各種AI工具的應用,團隊的生產力明顯大幅提升,減少了對全職員工的需求。」會員制美妝線上媒體 Sorra 創辦人陳懿喬(Jessie Chan)補充,「2025年我們計劃擴大兼職和Freelancer團隊,提高工作靈活性,加速入職過程,同時能夠更快評估該成員的文化適應性(cultural fit)和技能(skillset)是否適合該崗位。」
預計來年最大挑戰 (92/92 回覆) (可選多項) | |
業務盈利 | 43% |
可持續增長 | 42% |
公司現金流 | 27% |
尋找投資者及資金 | 18% |
經營成本上漲 | 5% |
公司人才發展及營運方向 (92/92 回覆) (可選多項) | |
建立AI及自動化 | 77% |
委託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或初創顧問(Venture Builder) | 66% |
建立員工期權激勵計劃(ESOP) | 24% |
新技術人才職位招聘 | 8% |
招聘海外人才遙距工作 | 2% |
測試海外新市場 Freelancer Venture Builder成關鍵「僱傭兵」
初創老闆最關注的三大問題分別是盈利(43%)、可持續增長(42%)和現金流(27%)。而不少受訪初創表示在業務成長期階段,僱用Freelancers或Venture Builder等借助期專業知識及經驗,於擴展市場(market expansion)、訂立政策方向 (strategic direction)、商業合作(partnerships)、品牌推廣(branding)和推出多樣化產品(product diversification)幾方面的貢獻將變得尤其重要,在推動增長同時也為初創的現金流保持彈性。
「總結調查顯示大多數老闆都願意Think Big,希望自己面向世界。所以,初創雖重視擁有跨市場經驗或初創發展經驗的人才幫助公司,但有時往往無法全職聘請這些人才。因此,Freelancers或Venture Builder是可助控制支出之餘,靈活推動業務發展的雙贏方案。我們稱他們為最強『僱傭兵』。」IE創辦人蘇健德(Vincent So)表示。
市場及業務增長策略 (92/92 回覆) (可選多項) | |
拓展市場 | 64% |
銷售及商業合作 | 57% |
發展科技及 AI | 54% |
投資品牌推廣和營銷 | 49% |
產品多樣化 | 40% |
優化人才 | 23%V |
繼香港 美國成最大競逐資金市場 大灣區排第四
調查還揭示了有關資金來源的有趣發現。在92位受訪者中,七成(65位)表示正準備或會考慮於2025年募集資金,當中超過六成受訪者募集資金目標介乎十萬至二千萬美元以上,其中以香港(77%)和美國(43%)成為最大吸金來源。新加坡以40%排名第三,大灣區則以28%排名第四。而正計劃開發新市場的受訪者表示,熱門業務拓展目的地包括香港、新加坡、台灣、東南亞和日本等。
「當考慮募集資金時,我希望針對投資者是能夠在公司處於建立的最早階段時,協助我加速客量成長和招聘關鍵人才。因此,我會前往投資者最集中的地方,以實現這個目標。」Ansel 的聯合創始人姚思陶(Chris Hugentobler)表示,Ansel是一家源於香港、目前在美國運營的初創企業,他同時也是Inspect Element的創辦人之一。
資金市場來源 (65/92 回覆) (可選多項) | |
香港 | 77% |
美國 | 43% |
星加坡 | 40% |
大灣區 | 28% |
中國大陸(大灣區除外) | 23% |
日本 | 17% |
台灣 | 15% |
IE 於1月24日與創業界代表披露更多調查結果
Inspect Element由三位獨角獸初創(GOGOX、Klook、Bowtie、小米和Eatigo等)的創始團隊或早期成員創立,由2020年至今已與50多間企業合作,由本地初創、國際創科涵蓋到傳統藍籌企業,如Bowtie、Kickscrew、Coffee Meets Bagel、香港寬頻網絡等,Inspect Element會為客戶提供由概念到執行(0到1)的完整業務發展方案,支援開拓新科技吸引新市場生意,或為傳統企業於公司內部開拓新創科業務或新產品線。
IE在1月24日舉辦創業界聚會 “re: inspect – Think 2025” ,邀請超過100位創業界領銜代表參加,包括InvestHK、HKSTP、Binance、Stripe、Bowtie、Aspire等,一同深入分析調查結果,並分享有關香港初創企業生態的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