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術使用廣泛 大型企業投入研發 普及不是夢︳封面故事
量子電腦的超強運算力可應用在多個行業,例如金融、醫學、交通等。目前使用量子電腦的成本十分高昂,故現時未能普及應用。
惟全球有不少政府已將量子電腦列為重點推動項目;加上部分大型企業也有明確的商業發展路線圖,在未來10至15年有機會出現突破性轉捩點。
當成本大幅下降後,相關技術便可推向更廣泛的應用層面。以下是未來有機會率先採用量子電腦的行業。
金融業 – 可推更多創新產品及服務
金融業可將量子電腦應用在四個層面。
首先,由於很多金融業機構或獨立投資者,經常要處理大量數據,例如投資股票人士會用量化分析去預測股價走勢,有時要處理長達數十年的數據,更要同時間監察多隻股票。
而基金經理設計投資組合時,也要同時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每隻股票的盈利水平,與其他資產關係,例如匯率及商品價格,同時要計算風險以及預計報酬等。
通過量子電腦,可同時處理大量數據,推算更加精準,助投資者更容易作出投資決策。
第二,很多經濟分析師都會用不同的經濟場景及模型,去預測經濟走勢,量子電腦可同時設定多個複雜的經濟場景及模型,有助制定金融政策,亦可增強風險管理。
另外,很多金融衍生產品的定價也須依靠大量數據計算出來,透過量子電腦可進行更複雜的計算,有助設計更多創新的金融產品,投資者可制定更多不同的對沖策略;加上運算速度快,可實現實時交易,大大縮減交易時間。
最後,金融業經常要面對網絡駭客的威脅,量子電腦可更快識別出交易數據中的異樣模式,增強欺詐交易的檢測能力。
事實上,部分金融機構已開始研究量子電腦的應用,例如滙豐控股(00005)2022年開始便與IBM(美股代號:IBM)展開三年的合作,將量子電腦用於金融產品定價、投資組合管理、風險及詐騙偵測等。
2023年滙控又與量子運算公司Quantinuum合作,使用量子運算來生成加密密鑰,以強化系統安全。
西班牙BBVA銀行也曾利用量子電腦進行投資組合最佳化測試,發現運算逾100個變數時,量子電腦比傳統電腦快上許多。
生物科技 – 有助研發新藥及醫學技術
傳統電腦運算力有限,化學家有時會省略一些電子的行為特性,勉強造出可接受的分子結構模型。
惟透過量子電腦的龐大運算力,便可精準模擬分子間的交互作用及各種結構的可能狀態,有助研究人員理解藥物對人體的化學反應,從而設計更安全及有效的藥物。
此外,量子電腦能夠應用在感測器,不但可以測量時間、地形、位置,甚至連人體器官的機能運作都可偵測,有助加強醫學界對腦部及其他器官等疾病的瞭解,研究新的治療方法。
專門研發糖尿病及減肥藥物的丹麥醫療保健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也是不斷利用高科技做醫學研究。
集團早前與微軟(Microsoft,美股代號:
MSFT)合作建立預測模型,預測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取得一定成果,與最佳臨床標準比較,分配心血管疾病準確度提高約8%。
2022年,諾和諾得基金會投入2億美元,與
Quantum Foundry P/S公司及多名國際科學家,展開長達12年的合作,共同開發全球首台全規模的量子電腦,投入傳統電腦還做不到的生命科學及綠色轉型領域。
航運及交通 – 改善航道及電池運載
不少汽車製造商早已使用量子電腦來解決不同的汽車問題,例如改善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性,還有汽車電池的能源效益等。
其中豐田汽車 (Toyota)於2017年率先與量子技術公司D-Wave Systems合作,研究將量子技術應用在新一代汽車;其後又與不同量子技術公司如QunaSys、Xanadu等合作,利用量子電腦技術做不同研發。
另外,寶馬集團(BMW)和空中巴士(Airbus)及Quantinuum三方合作,透過量子電腦研究氫燃料電池化學反應。
事實上,Airbus也是相當積極研究量子技術的集團,早於2015年已建立量子技術團隊。
集團由於正在開發世界上第一個氫動力商用飛機,可減少空氣污染問題。上述的電池研發如成功,將是重要里程碑。
Airbus還有兩大個研究方向,第一,透過量子電腦,可在最短時間計算出最佳的飛行航道,從而避開惡劣天氣、航空管制等因素。
尤其是量子電腦可模擬各種氣候變化環境,在溫度、風速、風向、濕度等都可以有更全面考慮,大大提升天氣預測的準確度。
第二,優化物流運載力。因飛機空間有限,而且載貨愈多,耗油量亦愈大,如何在運載力及耗油之間取得平衡,便可透過量子運算去計算出最佳選項。
AI已成為當今科技發展焦點,目前已有不少人利用AI來生成文字、圖片、處理查詢等,另外亦有公司正在研發AI機械人。
惟AI技術仍未完全成熟,生成的「成品」往往要再經過修改才能使用,主要因為AI需要時間去「學習」大量數據,故目前仍未可做到完全自動化的階段。
惟如果將AI與量子電腦配合起來,量子電腦可以提供大量數據供AI學習,而AI生成的數據又可再供量子電腦使用,令AI快速成長。
生成的「成品」完美度提高後,大有機會可直接採用,毋須再經人手覆核,不但降低營運成本,更對自動駕駛、機械人等研發有重大幫助。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