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理財攻略全面睇!宜先打工賺經驗儲錢 5年內須買第一層樓 追求股市15%回報|龔成

年輕人人工低、儲蓄少都可達財務自由!宜先打工賺經驗儲錢 5年內須買第一層樓 追求股市15%回報|龔成

投資

廣告

筆者會向讀者講述現實中10種較常出現的情況,再分別介紹這10種人如何在香港環境中做好理財,有效率地運用財富。筆者亦會講解,若要達至財務自由,該如何制定方向及計劃,增加達到目標的可能性,以及處於困局時如何突破。

撰文:龔成  | 圖片:unsplash

年輕人如何達到財務自由

由於篇幅有限,筆者只能講述大致方向,讀者須按自身情況作調整,靈活運用。這節會先介紹年輕人的做法。

現時香港年輕人的確正面對困境,更是「加」與「乘」法則下愈演愈烈的結果。簡單來說,就是人工、儲蓄升幅極慢(實質購買力不斷下跌),與之對立的資產價錢,升幅卻是以倍計。香港年輕人,特別是剛踏入社會的,往往遇到以下情況:收入不高、儲蓄少、儲不到首期、樓價貴、物價高、晉升機會少、工作興趣不一致。面對如此困境,年輕人應如何應對?

要突破困境,先要明白兩個重點:思維上的改變及財務知識的理解。

所謂思維上的改變,就是多用正面角度看事情。雖然香港年輕人正面對重重困境,但卻有別的優勢,包括年輕、負擔細、懂得活用網絡、熱情、轉工和轉行的本錢等。只要將思維角度改變,把握自己所擁有的,而不是著眼所缺乏的,自然能夠產生正面結果,也是獲得成功與財富的前提。

另一重點,則是財務知識。首先要明白,以工資追資產非常不智,只有資產追資產才會成功。因此,年輕人必須努力提升財務知識與資產,而非只提升學術、打工技能及工資。

先入職場吸取經驗、儲蓄再建立資產

那麼的話,是否一畢業就要去全職建立資產呢?非也。

只有很少數人適合在未畢業或一畢業就全建立資產。大多數人都應先工作數年,吸取社會經驗。進入不同大小企業工作,有助年輕人擴闊視野,從工作中學習,累積豐富經驗,提升交際手腕、工作技巧及行業知識。年輕人也可把握機會學習生意運作模式、建立人脈網絡。由此可見,打工經歷可作為財務自由之路的踏腳石。更重要的是,正職具有另一優勢,就是擴大借貸能力。因此,年輕人先入職場吸收經驗,非常重要。

然後是儲錢,這就不再多講。事關要建立金錢之樹,就先要有種子。有人會說,曾聽過例子可以只憑極少資金,利用大量借貸買股票、物業,再將財富滾大。無疑,坊間確是有相關例子,然而亦有很多失敗個案,只是傳媒沒報道而已。正如前文一直強調,我們必須謹守適度借貸原則,絕不能過量。對年輕人而言,先做好儲蓄非常重要,亦是理財的第一步。

有了儲蓄之後,就可更容易建立資產。由於未有物業,故以物業啟動滾大資產循環較為困難,樓價高企,筆者建議讀者考慮其餘4條財務自由之路。因為年輕人可以任何一條路獲得極大成功,不一定要是物業之路。不過,由於沒有人能預測數年後物業市場變化,筆者也建議先儲蓄一筆首期資金及擬定期限,作為多功用策略。

社會新鮮人宜於5年內買樓

雖然並非必然,但年輕人可考慮在踏入社會後約5年內購入第一棟物業,選擇適合時機入市。首次置業可做9成按揭,因為年輕人承受風險的能力較高;其次也可保留更多資金,增強再滾大財富效果,有助往後累積資產。

只要成功獲取第一棟物業,就算是啟動財富滾動的第一步,有助累積往後其他物業。因讀者可利用現有資產的現金流,以租金收入提高借貸力,又或適當加按,創造更多本錢換取物業。加上期間資金透過股票增值,配合其他財務自由之路,相信在十數年後獲得基本財務自由相當合理。

同樣,因為年輕人可承受風險較大,故可投放較多資金於股票組合中。與其平穩追求5%回報,令財富欠缺增長效果,倒不如以追求15%回報為目標,為年輕人提供更大突破機會。

總而言之,筆者衷心建議年輕人踏上5條財務自由之路,並藉此突破人生。就算財務自由之路所產生的並非主要收入,但只要可創出其他被動收入,已是不錯的結果。

年輕人理財攻略全面睇!宜先打工賺經驗儲錢 5年內須買第一層樓 追求股市15%回報|龔成
總而言之,筆者衷心建議年輕人踏上5條財務自由之路,並藉此突破人生。圖片:unsplash

筆者並不建議將重心放於打工,而是要同時努力行上建立資產道路。但如果某些人沒有興趣和時間學習財務知識,想專心在職場拼搏達到事業有成,也可先提升薪金、儲備資金、提高借貸能力,再採用股樓並行策略,分段買入盈富基金(2800)。另一方面,每隔數年就買入一個物業,以平均入市法累積資產。然而,選擇打工為主的話,就要在工作範疇做得有聲有色,不斷提升薪金及每月可剩餘的資金,從而獲得財務自由。

延伸閱讀:大快活集團基層得嚟夠穩陣 租金貴助贏小型茶餐廳 價錢合理可入手作長線投資|龔成 

延伸閱讀:從打牌學投資!股票新手可學麻雀3大要點 如何才能「做大牌」長線釣大魚?|龔成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