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軍方指定供應商 產寶礦力、娥羅納英、SOYJOY 大塚控股主力研發新藥

曾是軍方指定供應商 產寶礦力、娥羅納英、SOYJOY 大塚控股主力研發新藥

投資

廣告

寶礦力、SOYJOY和娥羅納英,讀者們也知曉這些都是日本著名消費品品牌,原來亦是同出一脈,來自大塚控股株式會社(Otsuka Holdings Co. Ltd.)(日股代號:4578)。其消費品品牌名氣極盛,但實際上,大塚控股為滴注市場領導者之一,並為研發新藥之先鋒。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19世紀末,即日本明治時代初期,德島縣是日本主要工業城市,亦是最大的靛青印染工業重鎮。大塚控股歷史可追溯至1921年,始創人大塚武三郎於德島縣鳴門成立小型化工廠,開始時僅有十名員工,主要是將海水製鹽後殘留於鹽池內的鹽鹵,製成碳酸鎂。

碳酸鎂用途廣泛,是不少藥物的主要原材料,然而,用於製藥方面須符合較高質素要求,並要獲得認證。大塚武三郎為打入藥物市場,對產品品質要求極高。其努力不單止得到市場認同,更成為軍方指定供應商。1940年,公司易名為大塚製藥

黃金配方的娥羅納英

上世紀40年代,長子大塚正士接棒後,業務開始多元化,由生產原材料擴展至製藥業務,推出了一系列靜脈注射液。透過在臨床護理上提供的營養療法及設計出多款滴注產品供醫療臨床使用,確立市場領導地位。

期後,業務版圖拓展至零售層面,首項商品為1953年推出的娥羅納英H軟膏,其英文名稱Oronine中的「Oro」,西班牙文指作「黃金」,「nine」則指其配方含有九種成分,表示軟膏由「黃金9配方」製成;另一成功產品為營養碳酸飲品奧樂蜜C(Oronamin C),於1965年面世,推出不足30年,全球銷售已突破300億支。

而為專注各事業發展,1950年將化工業務分拆為獨立公司,即現時的大塚化學。1963年成立了大鵬藥品(Taiho Pharmaceutical),專責進口藥品及利用進口技術研發新藥,並成功發展出多種抗癌藥品,包括首款治療癌症的口服藥。

軍人即食餐構思出Bon Curry

1964年成立大塚食品,推出了全球首款無菌袋裝食品Bon Curry,概念來自軍人的隨身即食餐,而近年另一傑作為大豆果滋棒SOYJOY。

至於大塚製藥則繼續研發自家產品,1980年憑著「能喝的點滴液」概念,研發出補充人體水分和電解質的飲品寶礦力水特(Pocari Sweat);於1995年成為日本首款銷售額突破1,000億日圓的軟性飲品,至今暢銷全球,成為旗艦產品之一。隨著業務瓣數愈來愈多,分公司數目約有190間,業務遍及30個國家。

2008年集團大重組,把業務分為四大範疇,包括製藥、營養保健產品、消費飲品及食品,以及包含化工、包裝、分銷及電子設備等其他業務;同時成立控股公司大塚控股,負責旗下所有公司的協調工作、提升公司之間的合作性及推動創新業務。

大塚控股成立兩年後,於2010年在日本公開招股,於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以2,100日圓定價,籌集24億美元,超越了1995年上市的默克藥業(Merck),成為全球最大的藥業新股。論集資規模是當年日本第二大新股,僅次於第一生命保險。

以收入計,大塚控股是當年日本第二大藥業企業,僅次於武田藥品;以市值計,是日本第五大藥業股。不過,掛牌首日表現很一般,收報2,140日圓,較發售價僅升1.9%。

除當時市況不利,很大原因是市場憂慮其過於依重主治精神分裂症和躁鬱症藥物阿立哌唑錠劑(商品名稱:安立復,即Abilify);該藥由集團於1988年研發,佔其整體銷售達三分之一,惟2015年失去專利保護。

提高四大產品銷售目標

截至去年12月底為止,大塚控股全年收入13,900億日圓,按年增長8.1%。經營溢利1,765.85億日圓,上升63%;經營溢利率12.6%,提升4.2個百分點。期內資產減值損失134.76億日圓,減少61.2%。純利1,271.51億日圓,增54.1%;每股攤薄盈利231.13日圓,上升52.8%。股本回報率7.3%,提升2.6個百分點。

按業務劃分,製藥業務收入9,242.5億日圓,上升13.1%;業務溢利1,672.98億日圓,大增72.1%。營養保健產品業務收入減少1.5%,至3,337.8億日圓;業務溢利428.75億日圓,下跌0.4%。消費飲品及食品收入減少0.8%,至335.53億日圓;受惠成本效率提升,業務溢利增5.6%,至94.7億日圓。至於其他業務收入升1.8%,至1,438.33億日圓;業務溢利下跌5.2%,至90.45億日圓。

展望今年,管理層預測收入14,400億日圓,上升3.5%;經營溢利1,970億日圓,增11.6%;純利1,450億日圓,增幅14%;每股盈利267.39日圓。

跟進第三次(2018至2023年)中期計劃,製藥業務方面,今年來自公司四大產品(Abilify Maintena、Rexulti、Samsca及LONSUR)的銷售額目標為4,150億日圓,較去年增加10.6%;2023年,進一步遞增至4,800億日圓,即五年內提升2,000億日圓。

至於營養保健產品業務,目標要在今年,為來自三大主打品牌的銷售額達2,115億日圓,2023年進一步增加至2,500億日圓,即五年內提升400億日圓。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